巧做香囊迎端午 解读法典进机关——相山区相南街道开展《民法典》进机关法治宣传活动

来源: 相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浏览量:发表时间:2022-06-02 16:29

巧做香囊迎端午 解读法典进机关——相山区相南街道开展《民法典》进机关法治宣传活动
    萋萋苦艾纳香囊,传承千年未泯香。佩挂香囊是自古以来的端午习俗。近日,相山区相南街道邀请淮北市香包布艺、虎头鞋帽非遗传承人杨海玲女士现场教授缝制香囊。相南司法所借“巧做香囊迎端午”之机有条不紊地开展了“解读法典进机关”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参加。
    活动中,杨海玲首先向大家讲述了端午习俗中,人们佩戴艾草、香草等中草药填充的香囊有安神辟邪、防蚊虫叮咬功效等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然后纷发了制作香包的针头线脑及半成品材料并手把手地教大家“穿针引线”,不到半小时的功夫,大家便缝制出一个个饱含“好运”“平安”“吉祥”“健康”等祝福的粽形香囊,表达了对爱家爱国爱美好生活的歌颂。传统文化为我们不仅提供了价值信念、精神家园,也提供了人伦规范、道德要求,法治保障下的传统文化得以充分体现和彰显。司法所围绕民法典的出台背景、重要意义、修订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专题宣讲,深入解读了《民法典》中关于物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让大家对民法典有了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学习热情高涨,妇联主席王吉利表示将学习好、宣传好、运用好《民法典》,把学习《民法典》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此次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牵手互补”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机关工作人员对端午民俗节日的了解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学习《民法典》,机关工作人员进一步认识到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二者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法治保障和德治教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