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红利”惠民

发布时间:2021-02-08 16:16作者:相山教育局来源:相山区教育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近年来,淮北市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进一步明确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着力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问题,推进淮北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提高。根据规划,相山区和濉溪县将分别于2022年、2024年接受国家级优质均衡评估,杜集区和烈山区在2030年之前实现优质均衡。

统筹调配教育资源。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法规政策,统筹城镇和农村学校、公办和民办学校、户籍学龄人口和随迁子女招生入学工作,确保学区内符合条件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城市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就学。将省级示范高中计划内招生数的80%分配到各初中,计划内定向招生不设置最低录取控制线,确保政策导向作用更加凸显,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参加试点自主招生,招生名额为自主招生学校本年度招生计划的3%,进一步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发展保住了“好苗子”,吃了“定心丸”,化解了“择校热”的矛盾。

统一城乡义保经费。从2016年开始,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25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25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其收费项目和标准与当地学生一样,一律不得收取借读费、择校费。学生资助点亮梦想。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失学,使贫困家庭学生上学“不用愁”。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标准最高档、项目可叠加,结果有记录”。2016年至2020年春季学期,全市共发放各类资助金约2.4亿元。

主城区学位增容。利用盘活主城区闲置教育资源,大力开展集团化办学,对已建好配建学校及时投入使用,利用待配建学校做好学校增容等有效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子女就近上好学。近两年,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淮北市第二中学高年级部和新校区,以及太阳城学校等10余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新增万余个学位,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

新城区学校优先布局。根据《淮北市重点发展区域中小学布局规划(2020-2035)》,在东部新城、中心湖带、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并将逐步建设21所新城区学校,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城市创新发展。淮北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九年一贯制学校梧桐花园学校建成秋季投入使用,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绿金湖)校区由小区配建,目前已建设完成;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淮北市第二中学(南湖)校区等学校建设紧锣密鼓筹建中。

城乡学校达标升级。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工程,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涉及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21个、偏远地区农村教师周转房宿舍建设项目5个。目前,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各项办学条件基本符合省颁办学标准,标准化学校达标率为100%。

智慧教育美美与共。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了“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体系。基本建成全市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一套中小学生学业评价系统,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校园网”、教学录播室、多功能室等数字化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全部达标,全面实现市、县区、校三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形成涵盖全市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网络系统,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市共建成140所智慧学校,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了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