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领域公开 > 义务教育 > 教育督导 > 学校督导评估

相山区2023年暑假“双减”工作专项督导报告

发布时间:2023-07-17 18:38作者:相山教育局来源:相山区教育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为了促进我区中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省、市有关“双减”文件要求,近3年,相山区督导办组织9名中小学责任督学对全区40余所中小学开展“双减”专项督导,派出责任督学840人次,发现问题65个,完成整改60个。

一 、督导情况

督导内容包括课后服务和学校教学管理(教师队伍、课程管理、课堂教学、科研教研和作业管理)等内容。督导前制定了督导细则和推门听课评价表。督导采取实地察看、推门听课、听介绍、看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通过督导发现,有些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但也有些学校存在着差距和不足。在督导过程中,责任督学都及时与学校进行了反馈与指导。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二、亮点做法

关于落实课后服务工作情况。各校对“双减”工作都能高度重视,关于课后服务工作积极制定落实“一校一案”,克服困难统筹协调,大多数学校开展有序,采取多种措施补充教师满足课后服务的需要,课后作业大量压减,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了午餐服务。曲阳学校安排了5十(2+1)的服务模式,即针对特殊家庭的需要在5十2之后,又延长了一个小时的课后服务。二实小采取了(3十2)十2服务模式,即周一和周五2天由校外聘请的辅导员进行服务,周二、周三、周四3天由校内老师服务,解决了教师没有时间集中开会、学习、教研的问题。

关于教学管理工作情况。所有学校都能够与减负结合起来,根据国家及省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并积极探索实施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课标为准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各校能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教研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课题。

积极开展作业设计活动。努力贯彻有关双减要求。积极探索作业设计、作业优化,减负增效的新思路新举措。表现较好的学校有二实小、古城路小学、淮海路小学、长山路小学、翠峰小学、十一中、纺织路小学等。

优化课堂教学方面。一是能把握住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教学依生为本,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运用,且能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材实际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学法的指导运用,教学较朴实、真实、扎实。例如纺中生物老师李梦茹、相山路小学化学老师赵淑侠采取兴趣驱动教学方法。三堤口语文赵开斌老师通过问题及练习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能够主动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刘桥矿小学老师王翠侠,黄里小学老师狄睿祺,现代花园学校老师胡芳芳、杨精喜,环湖路小学老师任娟娟、孙曼如,淮海路小学老师金晓燕,小集学校老师刘婷婷,长山路小学老师马静、郭红,十一中老师张媛媛,朝阳小学老师胡丽颖,凤凰城学校老师刘梦珍等老师。

学生方面。在所听课程中多数班级学生课堂纪律及秩序总体上良好,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且参与面广。

教学材料方面。根据教务相关规定,教师上课需携带教案,在听课、巡课的活动中,绝大部分教师上课时都有教案,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件制作规范性、精美。

三、 问题不足

(一)课后服务方面

1.教育资源匮乏。根据的要求,在安排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外,重点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社团、科技、阅读等特色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兴趣爱好,个性发展。但部分学校缺乏专业教师,课后服务的丰富性还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部分老城区学校因生员集中,活动场地及相关器材设施等教育资源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后服务的质量;部分学校在“双减”要求的认识上还不足,特别是农村学校和偏远薄弱学校,如:张集小学、郭王小学、刘桥矿小学等,活动课内容单调乏味,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开展课后服务教师疲惫,积极性不高。5十2服务模式占用了老师大量时间。有的学校还开展了午餐服务,耗费了老师大量的精力。老师们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学校没有时间开展老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及研讨活动,甚至集中开会的时间都不好安排。

3.课后服务管理不够规范。学校安排作息虽有冬令和夏令时,但服务都不足两小时。有的学校把午餐服务的时间也算进了两小时之内。郭王小学实施4+2的模式,即周一、周三、周四和周五只有4天进行课后服务(周二集中开会)。课后服务在时间、地点、参加人、辅导老师、辅导内容、课程安排、师生活动记录、考勤考核等方面还存在不明确、不规范的问题,甚至存在“放羊式”管理现象。应尽快完善相应的管理细则、安全保障、辅导计划和质量监督等措施。

4.安全风险系数增大。学生在校时间过长,缺乏身心自由的活动空间,学校活动项目单调。学生过度疲劳,积极性不高。有的学校放手让年级或班主任组织课后服务。学校缺乏统筹安排。老师只是看管,服务质量不理想。有的学校因为是寄宿制,饭堂和床位的容纳量不够,导致在整体管理时人员波动较大,师生一天都很疲惫,安全风险系数增大。

5.落实“双减”工作宣传力度不够。要对社会,特别是对家长进行宣传,使其转变观念,取得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有的家长看学生在家没有作业,家长又布置家庭作业。学生负担不但没有减,反而增加了。

6.开展午餐服务的学校,学生午间休息(午睡)条件较差,没有保障,影响孩子的睡眠和发育。

(二)教学管理方面

1.课程管理。开齐开足课程有困难。根据课程三级管理要求,及省课程计划安排,课程多,课时少,十多门课程都要按要求开齐开足不现实。有的只体现在课程表上或把课程模糊归纳为综合实践课、品德课、校本课。如劳动、科学、党史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由于缺乏专业课老师让非专业老师兼代,难免出现以下不良现象:占用、挪用课时;教材不能及时发放,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课程评价不到位。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考的课程,不教不学。教学设施、场地等资源不到位。

2.课堂教学。部分学校缺少艺体专职教师。有些小学科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如土楼、黄里等学校。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度不够广,激励性评价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如小集小学、长山路学校等。部分课程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存在教学内容过多、课堂设计不合理、课件制作不够精细、课件播放过快等问题,尤其部分教师有坐着面对微机讲课的问题,如天一中学。学校师资力量紧张,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

3.教研科研。存在重形式走过场不扎实现象。原因是有的学校小同学科的人少,或没有时间,或缺乏专家的引领示范,或组织能力不够,或没有明确的教研科研方向,或教研活动不能结合学校的实际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4.作业管理。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作业管理制度,但不完善、不全面、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监督检查不够,存在作业管理不规范甚至混乱现象。如,作业批改不及时、不认真、没有批改日期、没有等级(批改等级混乱)。有的学校还存在一科多辅现象。有的学校甚至存在超标现象(一二年级就要求提前作文)。学校课后辅导使老师增加了劳动量,学生增加了作业量。限于学校条件,艺术等实践活动资源少,学生书面作业在校内反而增多了,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设置并不理想。

三、督导建议

(一)提高对“双减”工作重要性认识

通过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国家“双减”政策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对“双减”战略意义的充分认识。教育、工会、妇联、关工委、团委等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积极配合政府和教育部门推进“双减”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加大对课外学科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汇聚教育、公安、社区等部门力量,努力消除校外违规培训。

(二)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1.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政府要加大投入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学校师资不足,特别是专业课老师如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等方面的老师不足;场地设施、图书等方面配置不足。这些资源要向村小倾斜。在发掘本校师资的基础上,可外聘校外培训机构、社会团体、特长家长或校际内的师资调配,多种渠道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要因地制宜开辟利用图书吧、实验室、种植园、手工制作间等校本课程资源。

2.可安排一两天集中由第三方课外服务,解决校内老师集中开会、举行政治业务学习会、教学研讨时间不足问题。如借鉴第二实验小学的(3+2)+2课后服务模式。

3.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提高服务水平。学校课后服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如课程表、考勤表、教学大纲、学生成长记录、监督考评等一系列管理细则、制度和工作机制。让学生活动内容丰富,又有特长发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生动活泼、学有所长。

4.做好课后服务等“双减”经验总结交流工作。做到有总结,有标准,有表彰,可借鉴,管理有水平、服务有质量。切实把减负的各项要求落地生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优化学校教学管理

1.课程管理。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配足配齐专业学科师资,优化学科师资结构;以满足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师资、设施、场地、经费等需求;建立完善落实课程评价体系,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2.课堂教学。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如质量观、评价观。认真钻研教材,把握课标。明确重点难点、训练点、切入点、生成点。在目标的落实上,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注重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落实。突显学科的属性,并做到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运用。

3.教研科研。加强教研科研能力的培训工作,注重教研科研专家的引领和示范;紧密联系学校实际选择教研科研课题;从小、从实出发,抓好教研科研常态工作;多给教师提供充足时间和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

4.作业管理方面。继续做好减负宣传工作,让学校、家长、社会要达成减负共识,形成减负合力;进一步改进评价招生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大对作业规范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注重培养老师的作业设计、批改和命题能力。

(四)推进教育资源整合

按照相山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西部小规模学校整合力度,将小集小学、青杨小学、张楼小学等分别并入张集中学、钟楼中学、实验中学管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进而助力“双减”工作质量提升。按照计划撤并第四中学、桓谭中学、桓谭小学,同时消除在“双减”工作要求上存在的短板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