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领域公开 > 水利领域 > 政策文件 > 政策文件

【解读】相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负责人王勇解读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

发布时间:2023-09-14 15:17作者:相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来源:相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乡村振兴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高标准农田选址原则?

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的选址确定,主要考虑集中连片、水源保障、建设基础等因素,并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土地利用、乡镇建设等工作,统筹需要与可能,切合地方实际,合理确定。

具体选址原则如下: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有关规定;

2、建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耕地集中,土地高差小,有利于开展施工建设,有利于机械化生产,有利于发挥规模效益;

3、水资源有保障,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标准,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

4、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具备必需的水利、交通、电力等骨干基础设施;

5、乡镇治理积极性高、人民群众治理意愿强烈,不存在区域矛盾、征占拆迁等重大制约因素,管护机制比较完善;

6、与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能够紧密结合,有助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村镇。

二、为什么要进行智慧农业建设?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粮食等主要农 产品需求压力日益增加。而因为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迫切需要下大力气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传统农业正在遭遇着互联网的冲击,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不但颠覆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手工劳作方式,也打破了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转而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农业生产因此获得了“类工业”的产业属性。在现代农业领域,农民光凭经验做出决策已远远不够,需要依靠科学、概率和专业分析得出优化决策。

通过智慧农业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可以提高现有农业的装备水平,从而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同时还能促进农民的增收。

三、高标准农田中土地平整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要以现有乡村道路、林网、灌溉、排水渠道为骨架开展田块调整和田面平整,田块大小依据地形进行调整,原则上小弯取直,大弯随弯,尽量做到整齐划一。

田地以不小于5-10亩为主,每间隔 200-300m设田间道路和毛渠,以自流灌溉为主。土地平整以成(连)片农田地块中规则长方形田块为主,以自然村组田地连成片,适合机械化作业和成片农业合作作业。

土体及耕作层建设是使农田土体厚度与耕作层土壤疏松程度满足作物生长及施肥、蓄水保墒等需求。一般耕地的土体厚度应在100cm以上。山丘区及滩地的土体厚度应大于50cm,且土体中无明显粘盘层、砂砾层等障碍因素。一般耕作层深度应大于25cm。旱作农田应保持每隔3-5年深松一次,使耕作层深度达到35 c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