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多措并举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2023年以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结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主动作为、多措并举,通过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管走深、走实,促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办好“一件实事”。推行住宅工程业主开放日制度,新建住宅工程在正式交付使用前,建设单位分阶段、分批次组织开展业主开放日活动,组织业主进入项目现场查看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真实记录业主反映的质量问题并及时整改到位。1-6月份全市共有20个项目有序开展业主开放日,受益业主3500余人,消除质量隐患1500余条,在3月份省厅领导来淮调研给予充分肯定。
强化“两个责任”。一是企业主体责任。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压实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和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机构等主体责任。二是部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监管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全面开展40余个项目信用评价工作。
整治“三个市场”。一是预拌混凝土市场。加强预拌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抽检28组机制砂生产的预拌混凝土使用追溯涉及房建市政37个,乡村建设、农村自建房、景观河道等项目69个,集中约谈21家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二是主要建筑材料市场。监督抽测24个在建项目(包括9个公建项目,10个住宅项目,2个工业项目,3个市政项目),加大对建筑用钢筋、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抽检力度,杜绝不合格建筑材料进入工程现场。三是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严厉打击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检测数据、检测结论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17家检测机构参与信用动态评价,综合评定A级4家、B级4家、C级6家、D级3家。
推进“四项举措”。一是推行质量缺陷保险。深入开展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发挥保险力量,解决工程质量安全问题,8个项目落地生根。二是推动“四个工地”建设。以工地的转型引领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上半年共有6个项目获评“红色工地”,8个项目获评“绿色工地”,2个项目获评“智慧工地”,8个项目获评“安心工地”,助推14个项目获得“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三是完善问题快速处理机制。依法、公正、及时解决工程质量投诉问题,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投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化解省、市长12345热线质量投诉及信访转办件共计176件,满意度达97.7%。四是加强联合惩戒。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责任单位给予信用扣分,针对在建项目实名制管理实行每月通报,对质量管理不到位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全面实现许可、预售联动,共享信用惩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