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领域公开 > 义务教育 > 教育督导 > 学校督导评估

相山区责任督学“推门听课”专项督导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08 11:22作者:相山教育局来源:相山区教育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为促进学校贯彻落实新课标,加强学校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相山区中小学责任督学组按照相山区责任督学推门听课工作方案的要求,于20231210日至1229日开展了“推门听课”专项督导活动。

一、基本情况

督学入校后,根据学校总课表临时选择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程分组推门听课。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制、科学、艺体

在督导中,重点关注教育方针、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新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关注学校的办学行为(环境文化、习惯养成教育、安全设备及教学设施情况,课堂上关注课程落实、课程开设、教学大纲、教师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体育锻炼等);关注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先后督导了古城路小学、二实小、淮海路小学、翠峰小学、淮纺路小学、土楼小学、长山路小学、第十一中学、合众小学、刘桥矿小学、张楼学校、郭王小学、濉河花园小学、平楼小学和王店小学、翠峰中学、淮纺中学、实验中学、江苏师大附中、淮师大附属相山学校、钟楼中学等学校。涵盖了主城区、郊区和乡村学校。

责任督学按照“一听二查三问四记录”的要求,认真听课并填写听课记录表和量化评价表。课后与学校领导和授课老师进行了交流,及时分析课堂教学及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亮点及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1.学校环境。大多学校整洁,班级文化布置规范,具有积极向上的氛围,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师生关系和谐,校风良好;能按作息时间表、课表、进度进行正常教学。常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2.能按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加强课程管理,制定科学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进度,课程实施顺利。

3.课堂教学按照课表上课,大多教师能够以课标为准绳,进行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具体、恰当,重难点、训练点、切入点把握准确训练到位;教学环节清晰完整;教学以生为本,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运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参与面广;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和教具进行教学能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材实际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学法的指导运用,教学较朴实、真实、扎实表现较好有古城路小学的张娟、沈尊兰、訾彤,二实小的张未、赵素梅、翠峰小学的周君、牛秀秀,淮纺路学校的张冰心,郭王学校的刘欣悦,淮海路小学的吴艳玲,长山路学校的李华,张楼学校的赵馨乐、郜丁洋,平楼小学的陈传美,翠峰中学的吴霜,实验中学的刘丽、林金侠,江苏师大的鲁文宣等老师。

4.教科研方面 淮师大附属相山学校“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公开教学研讨活动、江苏师大附校长三角教育融合发展之两省三地“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翠峰中学实验中学校际教研交流深受老师欢迎值得推广。

三、主要问题和不足

从以上督导指标看,学校在办学目标、管理理念方面有共性,但在教育质量、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甚至大部分学校还存在着待解决的问题

1.大部分学校缺少小学科(科学、道德与法治、艺体等学科)专职教师。有些小学科显示在课程表上没有专业教师上课。课程教学及质量很难得到落实和保障。

2.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还不够突出,训练还不够到位串讲较多,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参与度不够广,激励性评价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有些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

3.教师备课不够充分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课堂效率不够高。如十一中。

4.校舍设施不达标,校园教室不整洁,文化布置不规范、不充分。如土楼小学、淮纺路小学。

5.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上级各部门活动较多,学校疲劳应对。

6.立德树人,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在教师中,在各学科教学中整合渗透不够充分。

7.淮师大附属相山学校、江苏师大、翠峰中学几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由于缺乏资金而滞后。

四、督导建议

(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配足配齐小学科教师和教学设备;建造规范的体育场,配齐各种教学器材。建立健全区域师资共享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请专业人员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或通过跨校合作、走教、支教等方式,缓解小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课堂教学巡查制度加强常态课检查考评,由校长带动班子成员经常“推门听课”,深入课堂、真抓实抓教研。

1.制订计划。校长可以与班子成员一起制定推门听课的计划,明确听课的目标、时间和频率等。

2.准备充分。在听课之前,班子成员应了解听课的主题和目的,以便更好地评价和反馈。

3.注重反馈。听课之后,校长和班子成员应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4.保持沟通。班子成员多与教师保持沟通,解答教师的疑问,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5.持续改进。校长应定期回顾推门听课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听课计划,以确保其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应建立教学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三)加强师资培训。1.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通过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和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同时减少教师的杂务和过重负担精简教学任务、优化管理流程、合理安排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加强沟通与反馈、注重专业发展和实施弹性工作等。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教师的需求和教学科目,设计涵盖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同时,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等。

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结合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方式,如工作坊、研讨会、讲座、教学观摩等。此外,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建立师资培训的评估机制。对教师的培训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教师晋升、获得奖励和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据,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活动。

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如提供学习津贴、培训证书、优秀教师奖励等。同时,将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纳入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定期反馈与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收集教师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培训活动,与教师共同成长。

(四)加强学生养成教育。首先,要让教师们深入理解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远意义。这不仅包括学生的礼貌、规矩,也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只有教师自身对其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整合并实施。

1.培训和研讨 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培训和研讨活动,让教师们分享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心得。通过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自己的学科中整合这一教育内容。

2.提供教学案例和资源 学校可以整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资源,供教师们参考和学习。这些案例可以是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也可以是教师自身的实践总结。

3.跨学科合作 鼓励教师们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在各自的课程中融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例如,语文课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价值观;体育课上可以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五)加强科研教研活动。结合落实新课标,研讨什么是好课,怎样上好常态课。既要积极开展比赛课、示范课、研讨观摩活动来做引领,更要研讨常态下,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1.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可以通过组织教学研讨、学科沙龙等方式,让教师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资源、共同成长。

2.丰富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应涵盖小学各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邀请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组织专题讲座、开展教学观摩等。

3.创新活动形式。除了传统的集中式教研活动,还可以采用网络教研、校际联合教研等形式,拓宽教师参与的渠道,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4.加强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5.培养科研意识。加强对教师科研意识的引导,鼓励教师关注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六)进一步完善青蓝工程工作机制。关注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了解他们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帮助青年教师实现发展目标;定期对青蓝工程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提高青蓝工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七)加强教师储备。制订科学的招聘计划、拓宽招聘渠道、强化培训与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与高校合作、完善教师流动机制以及加强宣传与推广等,有效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小学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