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
区属各学校:
暑期即将到来,为确保广大师生安全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现就暑期学校安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汲取事故教训,高度重视暑期学校安全工作
区属各学校要深刻汲取近期部分地区安全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充分认识暑假是学校安全管理薄弱期,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要时刻保持思想警惕,绷紧学校和师生安全这根弦,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增强防范意识和责任观念,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落实好安全工作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万无一失。
二、抓实抓细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区属各学校要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加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优化校园内部交通组织和秩序管理,配合市场监管、公安、文旅、城管等部门,规范整治校园周边各类经营场所,切实净化周边环境。要充分发挥“1530”安全教育提醒机制作用,暑假前要集中开展一次安全警示教育,通过集体教育、发放宣传页、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暑期线上线下家访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暑期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一要重点加强防溺水教育.暑期是学生溺水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区属各学校要深入宣传防溺水、自救自护等安全常识,不断强化学生的防范意识,压实家长在学生非在校期间第一监护人监管责任,决不允许学生私自到河流、池塘、水库等处洗澡、游泳,切实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确保不发生溺水事件。各学校要健全完善包保机制,包保教师要注重与家长保持沟通联系,通过暑期大家访、家长群推送提醒等方式筑牢防溺水家庭看护防线。二要重点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区属各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管理,强化暑期学生实习,实训、夏令营、军训等活动审批和安全保障,教育师生外出时不要乘坐无牌无证和“三超”的车船,不在公路、铁路上游玩,教育学生不私自骑车外出,不准中小学生学骑摩托车等出外游玩,不参加危险户外探险活动和涉山涉水高风险活动,要密切关注天气、灾害预报信息,远离危险区域。三要重点加强居家安全教育。不在飘窗或阳台上玩耍。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不给陌生人开门。不往窗外抛物。规范使用燃气设备并注意开窗通风。不玩火,发现火情,及时拨打119等。警惕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等当前5大高发类诈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慎交网友,慎见网友。不去网吧、酒吧、电子游艺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控制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沉迷网络或电子游戏。不玩渲染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网络游戏,不制造与传播虚假信息。注意信息安全,不将本人、家人及他人的姓名、肖像等信息在网上发送,不在工地、沟渠、高压线等危险区域玩耍等。四要重点加强法治教育。各学校要在暑假前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一次法治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做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假期活动,引导家长合理规定学生的上网时间,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教育中小学生不进网吧、酒吧等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不参与赌博、封建迷信等不健康活动,不随便与陌生人交流,防止被不法之徒拐骗、防止不法侵害等,教育学生关注网络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三、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切实有效消除学校安全隐患
区属各学校要盯紧隐患苗头,全面排查风险,明确任务举措,细化责任分工,及时做好整改,切实抓实抓细暑期安全工作。要利用暑假学生离校这一相对空闲时间,组织专人对校舍、食堂、宿舍、教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等场所及消防、水电、活动器材、日常用具等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彻底的安全排查,要重点排查校园周边及学校设施应对强降雨天气可能引发的洪灾、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尤其是要加强对校园低洼地段、以及可能受到洪水冲击、雨水浸泡的校舍和在建工地、挡土墙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为新学期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学校要及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不得迟报、漏报、隐瞒不报,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整改消除。要重点整治前期安全检查时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并做好动态整治销号记录,在秋季学校安全检查时,将把这项工作作为检查重点。
四、强化事件应急处突,严防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发生
区属各学校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重点公共场所的管理,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活动空间,要会同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和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在暑期面向学生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督促家长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理性看待、慎重选择夏令营研学、游学和校外培训,防止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危害身心健康事件发生。严格落实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肃值班纪律,准确掌握事故信息,畅通报送渠道。一旦发生涉校涉生事件案件,要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应急处置。坚决执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安全工作负总责,对由于意识不强、履职不严而发生安全事故或群体性事件的,将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