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转发)

发布时间:2025-07-29 09:39来源:淮北市生态环境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4年,淮北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淮北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56天,优良率为69.9%,“十三五”以来城市环境空气持续向好趋势显著;酸雨频率持续为零,无酸雨出现;降尘达标率100%,降尘量年均值范围均符合长三角地区污染防治控制标准。淮北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主要河流地表水整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同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物种类无明显变化,优良水体比例有所增加,水质综合指数下降趋势显著。淮北市地下水水环境质量稳定,淮北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类别为Ⅲ类,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淮北市声环境质量稳定,区域声环境昼间质量等级为二级(较好);主要交通道路声环境昼间质量等级为一级(好);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及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7.5%、87.5%。淮北市环境累积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属本底正常水平,保持稳定;饮用水水体总阿尔法和总贝塔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本底范围,保持稳定。淮北市生态质量指数(EQI)为49.20,生态质量为“三类”,生态质量同比轻微变差。淮北市农用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多年保持100%高水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且平稳,风险可控。

一、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024年淮北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在27~333之间,全年优、良天数为256天,优良率为69.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重污染及以上天气4天,同比减少1天。2024年淮北市环境空气优58天,占比15.8%;良198天,占比54.1%;轻度污染87天,占比23.8%;中度污染19天,占比5.2%;重度污染天气3,占比0.8%;严重污染1天,占比0.3%。如图1。

 

2024年淮北市城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包括两种污染物同时为首要污染物)中:首位是臭氧,占(164天)53.8%;其次是细颗粒物,占(107天)35.1%;可吸入颗粒物占(40天)13.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轻度污染及以上)天数有110天,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为58天,占52.7%;细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为45天,占40.9%;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为7天,占6.4%。如图2。

(二)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

2024年城市环境空气中:

细颗粒物年均值为43微克/立方米,超标0.23倍;日均值范围在6~283微克/立方米之间,最大日平均浓度超标2.77倍,日均值达标率87.4%。

二氧化硫年均值为6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要求,年均值达标率100%;日均值范围在2~15微克/立方米之间,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要求,日均值达标率100%;小时浓度值范围在1~21微克/立方米之间,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要求,小时均值达标率100%。

二氧化氮年均值为19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要求;日均值范围在2~59微克/立方米之间,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要求,日均值达标率100%;小时均值范围在1~83微克/立方米之间,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要求,小时均值达标率100%。

可吸入颗粒物扣除沙尘影响后年均值为70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求;日均值范围在12~336微克/立方米之间,最大日平均浓度超标1.24倍,日均值达标率92.9%。

一氧化碳年日均第95百分位数为1.0毫克/立方米,符合年浓度达标值要求;日均值范围在0.3~1.2毫克/立方米之间,达到一级标准要求,达标率100%;一氧化碳小时浓度值范围在0.2~2.0毫克/立方米之间,达到一级标准要求,达标率100%。

臭氧年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为175微克/立方米,超过年浓度达标值要求,超标0.09倍;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范围在29~254微克/立方米之间,最大值超标0.59倍,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达标率83.6%;臭氧小时浓度值范围在2~264微克/立方米之间,最大小时浓度超标0.32倍,达标率98.5%。

与上年相比,2024年淮北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略微改善。二氧化硫年均值同比下降14.3%,二氧化氮年均值同比下降17.4%,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同比持平,一氧化碳年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同比增加11.1%;臭氧年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同比增加5.4%;细颗粒物年均值同比增加2.4%;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15,同比下降0.2%;优良天数同比持平,优良率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三)降尘

2024年淮北市降尘年均值为 3.5吨/平方千米·月,城区降尘量月均值范围为1.5~5.3吨/平方千米·月,符合长三角地区污染防治控制标准,达标率为100%。

(四)降水(酸雨)

2024年淮北市降水酸度(pH)年均值为6.92,变化范围为6.70~7.05之间,全年无酸雨出现。

二、地表水水环境质量

2024年淮北市地表水共监测27个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轻度污染,水质指数为4.8313。水质达到Ⅲ类比例为29.6%(8个),Ⅳ类水质断面占 66.7%(18 个),Ⅴ类水质断面占 3.7%(1个),无劣Ⅴ类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氟化物和高锰酸盐指数。

2024年萧濉新河、沱河、浍河及澥河等四条主要河流水质情况:

萧濉新河水系共11个监测断面,水质状况轻度污染,整体水质以Ⅳ类为主,同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其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有4个,占比36.4%;Ⅳ类水质断面7个,占比63.6%;符离闸断面(出境)水质为Ⅳ类。

沱河水系上共设有11个监测断面,水质状况轻度污染,整体水质以Ⅳ类为主,同比水质有所好转。其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有2个,占比18.2%;Ⅳ类水质断面8个,占比72.7%;Ⅴ类水质断面1个,占比9.1%;后常桥断面(出境)水质为Ⅳ类。

浍河水系上共设有3个监测断面,水质状况轻度污染,整体水质类别为Ⅳ类,同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其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有1个,占比33.3%;Ⅳ类水质断面2个,占比33.7%;东坪集水质(出境,Ⅲ类)好于三姓楼断面水质(入境,Ⅳ类)。

澥河共设2个监测断面,整体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状况良好,同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李大桥闸断面水质(出境,Ⅳ类)劣于任桥断面水质(入境,Ⅲ类)。

2024年水污染防治考核目标责任书确定的淮北市4个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扣除氟化物本底值影响后,水质达标率为50%。浍河东坪集断面水质(出境,Ⅲ类)和澥河李大桥闸断面水质(出境,Ⅲ类)达标,萧濉新河符离闸断面水质(出境,Ⅳ类)和沱河后常桥断面水质(出境,Ⅳ类)未达标。

2023年淮北市各河流各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见表1。2024年淮北市地表水断面水质类别比例及年淮北市主要河流水质类别比例见图3、图4。

1   2024年主要河流27个监测断面主要污染指标对比统计

河流

断面

水质类别

水质变化

主要污染指标

(超标倍数)

2023年

2024年

萧濉新河

后黄里(入境)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18)

化学需氧量(0.14)

浮绥(入境)

IV

有所好转

-

瓦子口闸下(入境)

IV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09)

化学需氧量(0.10)

许岗闸上(入境)

无明显变化

-

钟楼桥(入境)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08)

s101省道桥(入境)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12)

化学需氧量(0.05)

淮纺闸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10)

化学需氧量(0.34)

黄桥闸上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08)

化学需氧量(0.10)

五宋路桥

无明显变化

-

闸河君王桥

无明显变化

-

符离闸(出境)

有所下降

高锰酸盐指数(0.11)

五日生化需氧量(0.5)

化学需氧量(0.15)

沱河

小王桥(入境)

有所好转

化学需氧量(0.10)

五日生化需氧量(0.5)

氟化物(0.01)

肖家

无明显变化

化学需氧量(0.05)

任圩孜桥(入境)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10)

化学需氧量(0.14)

氟化物(0.16)

侯王闸

无明显变化

化学需氧量(0.34)

徐破楼(入境)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10)

氟化物(0.34)

大黄楼(入境)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36)

化学需氧量(0.56)

氟化物(0.90)

姜洼(入境)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12)

化学需氧量(0.13)

周庄(入境)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23)

化学需氧量(0.30)

蔡桥闸(出境)

有所好转

-

小黄沟淮北宿州界

有所好转

-

后常桥(出境)

无明显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0.12)

化学需氧量(0.18)

浍河

三姓楼(入境)

无明显变化

氟化物(0.27)

孟沟入浍河口

有所下降

氟化物(0.06)

东坪集(出境)

有所好转

-

澥河

任桥(入境)

无明显变化

-

李大桥闸(出境)

有所下降

氟化物(0.01)


 

三、地下水水环境质量

2024年淮北市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监测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2024年淮北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取水总量为1416万吨,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四、城市噪声环境质量

2024年淮北市区域声环境、道路交通声环境及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一)区域声环境

2024年淮北市昼间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为50.9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为二级(较好)。

在噪声源构成中,社会生活噪声是淮北市主要噪声源,占47.7%,其次是交通噪声占34.2%,为次要噪声源,工业噪声占12.6%,施工噪声占5.4%。2024年淮北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噪声源构成情况见图5。

与上年相比,全市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下降了3.5分贝,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仍为“二级”,未变化,昼间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有所提高。2024年淮北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年度变化情况见图6。

(二)道路交通声环境

2024年淮北市监测路段昼间平均车流量为765辆/小时。全市道路昼间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4分贝,交通噪声城区道路声环境质量整体处于“好”水平。

2024年淮北市城区主要道路昼间监测声环境质量路段长度“好”121.24千米,“较好”54.84千米,“一般”53.45千米,“较差”20.63千米,分别占监测路段总长度的48.5%、21.9%、21.4%、8.2%,无“差”等次,达标率为70.4%。2024年淮北市城区主要道路昼间声环境质量路段占比情况见图7。

2024年淮北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同比上升了2.0分贝,全市超标路段比例上升了21.2个百分点。2024年全市道路交通昼间噪声污染水平有所上升。

2024年淮北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年度变化情况如图8所示。

(三)功能区声环境

2024年,淮北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为97.5%,夜间达标率为87.5%。

其中,1类区昼间达标率为75%、夜间达标率为50%;2类区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85%;3类区及4类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2024年淮北市功能区声环境达标率情况见图9。

五、生态环境质量

2024年,淮北市生态质量指数(EQI)为49.20,生态质量为“三类”。与上年相比,生态质量变化幅度(∆EQI)为-1.8,-2<∆EQI<-1,生态质量分类仍为“三类”(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一般、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干扰、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一般、生态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一般、生态功能基本完善),生态质量轻微变差。

六、农村环境

淮北市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积极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淮北市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污水资源化利用、就近纳入城镇(乡)管网、就地集中或分散处理等治理模式和合理的工艺设备,优先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有效治理(管控)农村生活污水。2024年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已全部完成。

七、土壤环境质量

2024年,淮北市暂无农用地超标点位,我市耕地均为优先保护类耕地,无严格管控类耕地,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事件。淮北市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淮北市完成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监督性监测、隐患排查及涉镉等重点重金属排查整治,从源头切断污染土壤途径。淮北市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多年保持100%高水平。

八、辐射环境质量

2024年,淮北市环境累积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属本底正常水平,同比保持稳定。

2024年,淮北市饮用水水体总阿尔法和总贝塔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本底范围,无异常升高值,同比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