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9年,安康社区党委书记王秀程在社区工作10年了。从初到社区的无从着手到如今工作的轻车熟路,10年里他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社区的活动室、沿街的商铺旁、小巷的楼道里,随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也是居民随时都能找得到的“王书记”。
安康社区坐落于老城区,是老旧小区最为集中的社区之一。基础设施破损老化严重,加之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集中,导致外来人口众多,社区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群众的呼声与喜乐就是工作的指向。针对以往无人理事、无钱办事的难题,王秀程带领社区完善“财政支持、费随事转、社会赞助、社区自筹”的筹资渠道,不断加大公共事务的投入。夜市商铺的店招门头统一了,小区内部道路硬化了,杂乱的管网被捆扎整齐,分散在社区各处的宠物粪便箱也及时设立起来,方便居民遛狗时就近清理……有离家已久的居民返回时感慨道,“差点不认识自己的家了”。
在治理外围环境的同时,社区在精细化服务上狠下功夫。近年来,建设“安康益站”为居民提供文化休闲场地,并配备数十种家用工具免费借用;建设“智慧共享书吧”,使用手机扫码即可无偿借阅各类书籍;社区科普馆也早成为三实小和二幼的校外科普基地,孩子们每周都会到这里来,踊跃参与体验、学习科普知识。
无论是拆除违建、安全隐患排查,还是文明创建、信访维稳,王秀程做到冲在最前、站在一线,当好“领头雁”,带领社区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安康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示范社区”“ 全国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安徽省文明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对辖区困难群众,王秀程最为关注也最为牵挂。谁家有人患大病了,谁家的老父母无人照料了,谁家孩子学费交得费劲了,他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上门看望慰问。
牛德玲是一名下岗失业人员,妻子在家务农,为了供孩子上学,把市区内的唯一住房卖掉,在安康社区租房居住。有一阵子,牛德玲的妻子突然患病,他本人找工作又屡屡碰壁,两口子经常为此吵闹,家庭矛盾逐步升级。得知情况后,王秀程首先在生活上帮助他们摆脱窘境,办理低保救助,帮助安排保安公司的工作,又想方设法争取到廉租房补贴。现在老牛一家住上了廉租房,生活稳定,家庭和睦,尽管搬离了安康社区,他还经常回来找王秀程聊天。老牛总是说,“安康就是个大家庭,离开了这个家,心里真舍不得啊!”
下网格听取民情,串街巷了解民意,王秀程几乎将全部的时间投入在挚爱的社区里。2017年创城关键年,安康作为样板社区承担着重要的备检任务,检查结束前他没有休过一天假期,每天早上7点前已经在社区走完一圈,每天晚上10点以后回家算是早的。那一年同样是自家孩子的高考之年,“孩子的前途你就放手不管了吗?”,面对妻子的不满,他愧然作答,“‘大家’的荣光要由我和同事们共同守护,小家的重担就请你多担当照料了!”
新时代对社区工作提出新要求。如何加强和完善新时期基层治理,持续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让居民更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在王秀程的带领下,安康社区以相山区物业革命工作为契机,率先在老旧散居小区探索推行“红色物业”,成立由社区主任担任负责人的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发动广大业主参与筹建小区业委会,并依法组建由热心社区管理的党员构成的业委会,加强党建引领,推行自我管理。
停车难问题是“红色物业”运行以来成功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前期,社区党委与业委会多次召开会议讨论解决方案,提出对小区有车家庭逐户进行车辆登记、安装车辆准入设备、规范准入通道。社区有车家庭中,大部分是支持社区工作的,可就有那么几户想要“走后门”“开口子”。王秀程与班子成员、业委会代表轮番逐户上门做工作,公开透明、严格把关,原则性问题不退不让,坚决杜绝“人情车”。“平时看王书记笑眯眯的,‘训’起来人来还怪厉害!”这样的话曾不止一次传到他的耳中。在居民们的支持下,小区停车制度顺利建立起来。目前,安康社区的车辆准入、高清监控等设备均为居民自筹资金购买,资金使用定期或依据业主要求随时进行公示,消除了大家的顾虑。居民从观望、理解到主动参与,共同为社区建设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