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区楼道照明设施有了专业社工维护,社区不再因缺乏维修人员而犯难。”3月11日,淮北市相山区东街道供电社区一工区小区居民李留芳说。社会公益力量进入社区服务,得益于相山区社区“益联体”助力工作法的推行。去年3月,淮北市相山区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在全区8个街道75个社区全面推行组建公益联合体助力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提升工作法。“益联体”助力工作法的实施,给社区带来哪些改变?近日,记者赴当地采访。
供电社区里,老旧小区连片、老年居民众多、人员流动频繁,这些难题就像一道道沟壑,横亘在社区治理的道路上。一工区小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有住户550户,曾是企业管理老旧小区。该小区业主委主任赵德华告诉记者,前几年,“三供一业”移交地方后,由于没有物业,车辆乱停乱放,路灯、楼道灯坏了也无人修,大家就建议社区能够“托管”。“‘托管’一年后我们发现,仅靠每户每年100元的物业费,除去聘请保安和保洁等支出,已无资金聘请专业力量解决居民的更多诉求。”供电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秋贤说。“益联体”助力工作法实施后,通过东街道党工委链接资源,供电社区与辖区内的淮北供电公司“燕飞来”志愿者服务队结成公益联合体,为小区提供电路设施维护等服务。“针对老年人需求,我们还定期开展家电维修、爱心理发、智慧助老等延伸服务。”“燕飞来”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孙燕飞说,“益联体”为我们搭建了平台,也增强了志愿服务实效。去年,这支志愿者队伍先后开展活动10余场,不仅解决了小区居民实际困难,而且有效构筑了社区与共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双向服务、双赢共进”的工作格局。
相山区东山街道周庄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社区配套设施不足、服务能力较弱,“益联体”助力工作法的实施,提高了社区服务居民能力。“这1000余册图书由市直部门捐赠,这个儿童活动室桌椅、玩具由辖区一家公益协会提供,他们每周六都会派志愿者开展亲子活动。”周庄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梅对记者说,去年,社区探索每周二在辖区菜市场门前推出“办公晨摊”服务举措,街道党工委积极协调淮北朝阳医院加入“益联体”,他们每次都派两名不同科室医生参加“办公晨摊”。“去年9月,我们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医院还捐助1万元爱心款。”赵梅说,今年春节前,社区按照每户300元标准购买生活必需品,慰问了18户家庭困难居民,解决了社区资金捉襟见肘难题。
3月7日,相山区相南街道黎苑社区活动室座无虚席,数十位老年人齐聚一堂,欣赏常青藤艺术团带来的豫剧《穆桂英挂帅》。“每天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喜爱的戏曲,我们老年人晚年生活越来越丰富了。”黎苑社区73岁的居民王伟说。黎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惠子介绍,去年8月,社区结合实际规划服务空间、服务项目,与养老服务机构组成“益联体”,推动社区助餐、文化休闲、健康服务等功能“插花式”嵌入社区,统筹社会组织、驻地单位及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单靠社区力量组建‘益联体’存在现实困难,我们从区级层面创新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社区,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作用,链接市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益力量,有效解决社区资源统合不足问题。”相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军说。“益联体”助力工作法推行中,相山区各社区通过走访分析明需求、项目匹配促领办、完善机制共治理,共收集群众诉求310条,确定115个项目需求清单。在相山区委组织部、各街道党工委助推下,已有80余家企业、10个社会组织、7家党政机关与社区结成“益联体”,累计举办活动290余场,惠及居民1.3万余人次,助力资金超100万元,在解决社区经济基础薄弱、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上蹚出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