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街道动态

《安徽日报》关注渠沟镇:探索“联企”合作、“联社”运营共富机制

来源: 安徽日报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7-18 10:38

“村里拿出74亩建设用地入股3家民营企业,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增收52万元。”7月13日,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油坊村党总支书记郭光奎对记者说,2024年,油坊村集体经济收入21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占八成以上。

渠沟镇位于淮北市西郊,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传统农业发展受限。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联企”合作、“联社”运营共富机制,推进“村企携手”盘活资产、优势互补、股份合作,促进产业共兴、联农带农,实现从“村企各自为战”到“村企联动发展”的华丽转变。2024年,该镇1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176万元,村均收益分红23.84万元。

13个村“村均收入超百万”,渠沟镇“家门口的共富密码”如何炼成?近日,记者前往当地采访。

走进淮北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敞亮的车间内堆满了各类饲料,搬运饲料的叉车来回穿梭,智能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态势。

“通过与村里合作,我们于2022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在油坊村建成年产20万吨生物饲料项目,盘活该村12.5亩闲置养殖场资产。”美农生物办公室主任豆路路说,这不仅为村集体每年带来20万元收入,还吸纳当地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郭光奎向记者介绍,油坊村有集体资产,过去因没有企业合作,导致这些资产闲置。“镇党委、政府依托油坊村紧邻相山经开区优势,帮助村里招引配套项目,村里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获得经营性收入,目前落地的8个项目已产生稳定收益。”

油坊村还依托市郊优势,村集体成立淮北市华力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和小麦良种繁育,通过“联社”运营,去年实现集体增收77万元。

渠沟镇一些距离市区偏远的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导入项目,吸引企业参与合作。

该镇张楼村把油葵种植作为兴村富民突破口,村集体成立淮北市益产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500平方米油葵加工车间,引入企业共建共赢。

淮北敏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祥敏告诉记者,车间建成后,企业购进设备就能实现生产,减轻了前期资金压力。

“村企合作后,我们专注推广油葵种植,把好原料供应关,企业紧盯生产销售环节,打响‘淮品源’葵花籽油品牌,去年实现销售额130多万元。”张楼村党总支书记刘跃东说,村集体还与敏丰农业合作建成石磨面粉项目,并投资17.5万元到益产合作社、投资20万元到森佳木业公司,携手运营获得收益分红。

在“村企共建”项目带动下,昔日不起眼的张楼村,如今在休闲观光农业、民宿、文旅等多领域协同发展,从原来无资源、无产业、无发展环境的“三无村”,蝶变成现在有新业态、有高颜值的美丽乡村。

渠沟镇党委书记王谭俐告诉记者,该镇聚焦城区交界地带对外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通过加快盘活各村集体资源、资产,积极引导各村以土地、资产、厂房等要素入股,鼓励企业以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入股,全镇形成一整套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经营模式,实现村企共同参与企业发展,共享发展红利。

相山区把优势资源向唯一辖镇的渠沟镇倾斜,通过“请进来培训、走出去学习”,不断提升村“两委”干部经营管理能力。同时,组织各村党组织牵头统筹本村劳务资源,为引进企业输送优质员工,提供资源性、配套性服务,解决企业用工等方面难题,实现村企深度融合、联合共建。此外,该区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对接金融机构开发15类惠农助农信贷产品,为渠沟镇767位信用户、20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授信2.11亿元,用信1.6亿元,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2022年,我们就建成2000平方米的冷库项目,与安徽彭橙冷链仓储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合营葡萄收储,每年带来20万元分红,也带动100多名村民季节性从事分拣、包装,促进了当地葡萄产业发展。”渠沟镇郭王村党总支书记徐敬说。

2024年,渠沟镇实施“联企”合作、“联社”运营项目20个,累计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收入496万元。

村村有亮点,共下一盘棋。渠沟镇推进“村企携手”过程中,根据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等特征,逐村精准画像,分类导入产业项目和发展模式,实现了“一村一品”“一业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