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买菜上楼要歇三次,现在电梯一站到家,邻居碰面都笑着打招呼,这‘流动议事桌’,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8月9日,看着新安装的电梯平稳运行,家住淮北市相山区南黎街道华佳梅苑小区26栋居民王阿姨难掩喜悦。
这栋曾因加装电梯引发“楼层大战”的楼宇,如今不仅圆了居民的“电梯梦”,更让邻里们重新拉起了家常。这场温暖的转变,源自社区那张会“跑”的“流动议事桌”。
此前,26栋加装电梯的消息刚传开,便陷入激烈争执。高层住户急盼“抬脚即上”,低层住户却忧心采光遮挡;有人觉得“不用电梯不该掏钱”,有人担心施工影响房屋安全……“居民群里吵得不可开交,碰面都绕着走。”社区工作人员回忆,传统的会议室协调会开了3次,每次都是不欢而散。加装电梯成了社区治理的“烫手山芋”。
面对僵局,社区没有“坐堂办公”,而是把“议事桌”搬到了楼栋下、单元门口,甚至居民家中。一张折叠桌、几把塑料椅,在楼栋下支起来就成了“会场”。
社区工作人员带着设计图纸“摆摊”,逐户敲门请居民“赴约”,对担心采光的1楼住户,当场联系专业人士进行演示解释;对费用有异议的家庭,拿出“按楼层递增、特殊家庭减免”的分摊方案,算清“一次性投入与长期便利”的经济账;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邀请试乘已加装电梯的楼栋,用亲身体验替代空泛劝说。
一次谈不拢就开二次,白天没空就约晚上,上班族不在家就上门“补议”。这张会“移动”的桌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居民从“各说各理”变为“换位思考”,从“互相指责”变为“共寻方案”。
经过两个多月“桌会”协商,社区、物业、电梯公司、居民代表共同敲定最终方案。热心党员牵头算账、专业人员现场答疑、全程公示接受监督,既化解了低层住户的顾虑,也平衡了高层住户的诉求,实现从“要我装”到“我要装”的转变。
如今,电梯里常能看到暖心场景,年轻人主动帮老人按楼层,住户们在群里分享电梯维护知识,曾经争执的邻居们笑着说:“这电梯装得值,不仅省了力,更热了心。”
“流动议事桌”的价值,远不止装一部电梯,更在于找到化解矛盾的“金钥匙”。桂苑社区负责人坦言,“基层治理不是‘坐堂断案’,而是‘上门问需’;不是‘我说你听’,而是‘大家商量’。”如今,从“固定会议室”到“流动议事点”,从“干部主讲”到“居民主导”,这张桌子不仅是收集民意的“接收器”、凝聚民智的“转换器”、服务民生的“输出器”,更是基层治理的“连心桥”,让社区治理接地气、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