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沟之中、相山之西的钟楼村,下辖13个自然庄,现有党员152名,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并于2025年5月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从淮海战役支前重镇的红色记忆,到今日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的皖北新村,钟楼村的蝶变正是一部以文明为笔、治理为墨绘就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从红色基因到组织建设,筑牢文明根基。钟楼村织密“红色网格”,把22个村小组、1860户全部纳入一张网,构建“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划分7个网格责任区,组建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实现党建、服务、治理“一网融合”,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困难帮扶、环境整治等活动,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氛围,让为民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为文明村建设夯实组织根基。
从环境整治到生态宜居,擦亮文明底色。钟楼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对大庙沟、合众沟开展专项整治,清理垃圾150多吨,绿化两岸3公里,1289户村民完成改厕。以文明实践站为核心,132名注册志愿者组建3支服务队,开展45场惠民活动,潜移默化中浸润民心。选树“星级文明户”10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80余人次。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当广播里的文明倡议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家家守规矩、户户讲文明”的新风尚正悄然形成。
从转型升级到融合发展,激活文明动能。以“转型升级”破解集体增收难题,2018年起钟楼村以产业振兴为动力,盘活闲置厂房,通过土地入股,引入佰特包装制品、亿鑫服饰厂、食品厂等多家企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6万元,带动1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同步唤醒110亩耕地,升级种植产业,打造品牌农业嘉年华。鼓起的“钱袋子”,为村民带来了幸福生活。
下一步,钟楼村将以“全国文明村”为新坐标,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凝聚党群合力,推动产业发展更强劲、乡村环境更宜居、乡风文明更醇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