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4月1日新华社刊登《淮北相山区:优化营商环境 汇聚八方来客》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发表时间:2024-04-02 15:41

初春三月,“杏”福黄里。淮北市相山区黄里杏花文化旅游节,以花为媒,吸引八方来客,开启春之华章。

仲春四月,相聚食博。十余年慧筑,锃亮了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这张“金名片”,汇聚全球客商,开启开放合作新篇章。

相山,远不止于此。

近年来,相山区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宗旨,围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建立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力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相山区与长三角、淮海经济区城市合作签约不断,互动频繁,携手迈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领域的发展;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国有独资人才发展公司——相山区人才发展有限公司,推动人才与政策精准匹配、人才与企业无缝对接、人才与城市深度融合;启动淮北首家信用修复服务驿站,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创一流的营商环境……如今的相山,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机遇,开放、包容、创新已融入城市发展的底色。

推动科技创新经营主体活力不断迸发

相山区紧盯产业难题,集聚创新资源,以需求引导供给,激发科技创新“一池春水”,下好科技创新这盘大棋中的关键一步。

2023中国(淮北)新型半导体融合创新技术产业高峰论坛暨翌光科技点亮仪式在相山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曹镛等行业专家、新型半导体光电行业企业等齐聚一堂,聚焦新型半导体融合创新技术产业前沿技术研究讨论,并一起见证翌光科技第4.5代OLED产线点亮仪式。

2023年,安徽科技大市场淮北市场启动。依托科技大市场雄厚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融资渠道,进一步精准匹配科研供给与企业需求,加速技术成果精准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3年,相山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0.1亿元,增长32.8%,居全市第一。持续培优做强科技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65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06家。深化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江南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3项,组织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41项,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达81.65亿元,居全市第一。着力建强研发创新平台,新增省重点实验室、省企业研发中心等平台6家,总量达13家,居全市第一。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成功签约。

科技创新还助力食品行业提质再升级,相山区在推动原有绿色食品(生物科技)产业发展基础上,绿色食品产业链条逐渐向预制菜、调味品、益生菌、氨基酸、生物活性肽、功能性食品、生物提取、生物制造等邻域延伸,高标准建设大健康产业园,聚焦生物科技产业链发展,打造中国营养产业创新之都。

聚焦主体关切 市场开放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相山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密切对接G60松江·安徽科创园,“沪淮科创协同中心”签约落地,持续深化“相云结对”合作,相山区党政代表团两次赴徐州云龙区考察交流,选派11名干部赴长三角地区挂职锻炼。以走出去,带动引进来,完善“一站式”外商投资服务体系,新培育外资企业3家、外贸实绩企业9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增长21%。

企业引得进,还要留得住。相山区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区级领导牵头的18个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接待日”等现场办公活动,利用“企业之声”为企服务平台“相商未来”微信小程序等渠道,线上线下全方位收集企业、项目、商协会反映诉求及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做到企业诉求一口“收办”闭环办理。

相山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周末办”“延时办”等便民服务,开设“涉企服务专窗”“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升办事效率。依托“皖事通办”平台,开设“一件事一次办”专区,涵盖服务事项32个,变“分窗跑”为“一窗办”。改革后群众办“一件事”平均每件套餐减少5个申请材料、提交材料缩减40%,办结时间缩减55%,跑动次数缩减88%。

相山区创新打造“智荟相山、逐梦未来”人才品牌,成功申报省市级人才项目9个,引进博士4名、博士后6名,招引紧缺人才21名,培育认定高技能人才718名。捧出真金白银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协调金融机构发放“人才贷”3300万元,办理各项人才补贴280.44万元,兑现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7.7万元。举办“相山英才”集中表彰活动,对28个人才(团体)进行现场集中表彰。

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强磁场,吸引一大批项目落户相山。2023年,相山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个,签约项目与主导产业契合度90%以上,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1个;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77亿元,增速5.1%,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45个城区第18位、26位,创近6年来最好成绩。(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