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至21日,安徽省质检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童宁带领专家组一行5人来到相山区,对创建安徽省质量强区工作进行验收评审。区委书记胡启书,区委副书记、区长朱龙等区领导出席评审会议,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尹建军、副局长王红升及相关区直部门负责人参加验收评审会。
省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考察、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从质量发展促进机制、质量技术服务机制、质量工作成效、质量安全水平五个方面,全面评审了相山区“安徽省质量强区”创建工作。
近年来,相山区以质量强区创建工作为抓手,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秉持“笃行质量发展 铸就品质相山”的发展理念,奋力推动质量强区创建各项工作:一是稳扎稳打,质量发展建设有序推进,二是凝心聚力,质量发展工作成果丰硕,三是竞进提质,质量发展历程亮点突出,四是谋近思远,质量强区创建影响深远。
坚持高位推进,制定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实施意见》等质量发展及奖励政策,兑现奖励1394.18万元;打造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餐饮质量安全街(区)等质量提升示范园区;培育了雷鸣科化、曦强乳业等一批示范企业;召回了存在安全隐患的塑料饮料瓶、一次性使用口罩等缺陷消费品6万余件。夯实质量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区拥有法定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2家,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85项,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75家,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100%;3家单位参与起草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4项;拥有国家兼香型白酒标准化分委会1个,省煤炭生产、矿山机械和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1家;拥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18家,其中,国家级检测机构1家;投资240万元,建成18个农产品、食品快检站。强化质量监管,引入信用监管和社会共治机制,筑牢食品安全监管新防线,食品类质量安全抽检样品16万余组,合格率98%以上;全区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重点监控设备的定期检验率、重大隐患整改率均达100%;通过服务业质量体系认证69家;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设计标准率、分户验收率达到100%。
截至目前,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7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优势企业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博士后科研站1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1家;注册商标3630件,驰名商标6件;专利申请4890件,专利授权2169件,位居全市第一。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设计标准率100%。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连续8年举办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累计签约项目297个,签约投资额720余亿元。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力,20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249.4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1亿元,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分别达到81.9、83.1。
在全省率先建立“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将72家冷链食品企业纳入智慧监管平台,构建“线上监管智能化,线下监管网格化,平台监管统一化”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开启“互联网+市场监管”的智慧监管模式。建立“智慧城管”信息化平台,实施智慧城管新模式。率先出台《关于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实施意见》,实施气瓶安全信息化管理和电梯安全信息化管理。
推动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产业融合发展,17个信息产业及配套项目成功落地,2020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1%。截至目前,投入资金14.9亿元,完成28项民生工程。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5万元和1.42万元,同比增长8.7%和10.2%。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为市场主体提供同质化、便利化服务。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地见效,截止目前,累计落实结构性减税4.33亿元。
下一步,相山区将以此次评审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质量意识,强化工作举措,坚定走“以质取胜,质量强区”的发展道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监管、行业规范、市场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大质量工作体系,强化质量治理体系和质量能力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