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安徽工作》刊发了
中共相山区委书记朱龙署名文章
《以改革新举措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全文如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破解发展难题,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会精神在淮北市相山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学深悟、笃信笃行以更高站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准确把握《决定》精神实质,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只有更加注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决定》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全会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对标对表、深谋实干,确保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二)只有更加注重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不忘本来、不偏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决定》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重要安排部署,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等提出具体改革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的具体实践,真正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了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各个方面,唯有这样,改革开放才会始终朝着正确前进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才会始终具有顽强生命力。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进民生,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只有更加注重坚持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更具活力、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决定》13个部分的分论中,涉及经济领域的就有6个部分,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注重”,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并将“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七个聚焦”的首位,以此为牵引,带动其他领域改革,释放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加快破解制约相山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四)只有更加注重坚持系统观念,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走深走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决定》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明确要求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将为我们一体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改革任务凝聚强大合力,为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谋深谋实一批贯彻党中央精神、契合上级党委要求、符合相山实际的重大改革举措,扎实做好相山改革的立题、破题、解题文章。
准确识变、主动求变以更强自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皖北全面振兴等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相山区有基础有能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一)相山积累了改革经验。相山一直以来都具有锐意进取、革故鼎新的精神,春秋时期政治家蹇叔,汉代哲学家桓谭,三国时期“竹林七贤”嵇康都是改革家。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相山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获评安徽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安徽省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区、全省教育强区、2023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等省级荣誉称号。“‘相山e治理’助力网格治理精细化”入选2023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推荐案例,“流动办公桌”做法获《人民日报》等媒体刊载推介。嵌入式社区养老、水生态修复治理“程阁模式”、水权改革在全省作经验推广。可以说,相山的每一次重大改革创新,都给相山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
(二)相山筑牢了改革基础。新时代10年,相山区苦干、实干、创新干,地区生产总值跨越3个百亿元台阶,202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76.7亿元,人均84597元,分别高于全省、全市7767元和14597元。现有规上工业企业74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6%,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2024年上半年,全区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187.2%,工业投资增长49.6%,技改投资增长107.2%。相山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今麦郎、苏太太、贝宝食品等企业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和以完美生物、盛美诺生物、人良生物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科技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了以翌光科技、普浩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优质企业,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三)相山积蓄了改革动力。区委深改委充分发挥统筹抓总作用,切实抓好全区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先后召开33次区委深改委会议,专题研究46项重大改革,审议改革方案(事项)128个,推进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落实。全面推行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机制,有效激发园区改革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40个,事均材料提交缩减40%,办结时限压缩55%;率先在皖北地区开展水权改革,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示范区;与江苏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开展“N+1”模式校地合作办学,与淮北市人民医院共建“1+1+4”城市医疗集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中央和省级评估验收。全区改革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把握重点、攻克难点以更实举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相山新篇章。
(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与沪苏浙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设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淮北分中心”“沪淮科创协同中心”建设,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鼓励引导淮矿集团等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培育壮大绿色新产业新业态,争创省级绿色低碳试点城市。统筹推进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充分发挥区人才发展公司积极作用,深化与徐州云龙区合作结对帮扶,加强与上海莘庄等长三角地区城市的产业合作,推进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二)以建设高能级城区为战略牵引。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编制单元规划和片区规划,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提升主城区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构建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政策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相山样板。扎实办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城区充电停车位建设等惠民公共设施配套工程,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区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清理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着力打造产城融合样板区。
(三)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价值引领。坚持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持续深化细化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推出一批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及夜间经济示范点。持续巩固全省第一批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强“相山—萧县、相山—永城”跨界水体“共保联治”机制建设。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机制,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促进灵活就业激励保障措施。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区属公立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让“家门口”更有“医”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打造一批社区“老幼融合”综合体。
(四)以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坚强保障。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健全群众诉求收办机制和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大力推广“雷云式”“罗云式”调解经验做法,发挥好“百姓评理说事点”作用。密切关注经济领域的苗头性问题,扎实抓好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健全群防群治长效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力量,持续巩固提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水平。加强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广“相山e治理”、流动办公桌、办公晨摊等基层微治理模式,巩固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成果。
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以更强定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要加强整体谋划,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心聚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改革整体效应。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健全区委深改委专项工作小组各负其责、区直各部门协同落实的改革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区领导领办重点改革事项制度,拧紧责任链条,提高履职效能,着力破解跨领域、跨部门重点难点梗阻问题,推动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
(二)强化创新意识,增强改革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各部门、各领域改革协调配套,鼓励支持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创新,进一步动员和督促改革牵头部门在克服机制性梗阻、开展政策性创新方面下功夫、出实招,推动改革效能正向叠加、充分释放。同时,大力宣传改革试点成功经验,推动形成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浓厚氛围,力争更多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落户相山。
(三)完善制度建设,狠抓改革责任落实。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突出目标、问题、结果“三个导向”,落实提示单、交办单、催办单“三张清单”,落实改革任务落实通报、约谈、问责“三项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注重科学性评估,对推出的改革方案、开展的改革试点等,及时进行实效评估,结合形势变化修订完善,使改革举措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文化,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
《安徽工作》是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中共安徽省委政研室主办,面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省直各单位,省属高校、企业,中央驻皖单位,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研室发行的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