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相山要闻

《安徽经济报》:相山蝶变——淮北市相山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围之路

来源: 安徽经济报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9-24 09:27

相山蝶变——淮北市相山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围之路。在皖北工业转型的浪潮中,淮北市相山区始终是破浪前行的“排头兵”。没有先天的区位优势,却凭借一股“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韧劲,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2025年1月至7月,全区制造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比跃居各行业首位,相山经济开发区成功入选“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相山区锚定“制造强区"战略,在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营商优化四大领域深耕细作的生动实践。

数字赋能:老厂房里的“智改革命”。走进曦强乳业的智能生产车间,往日里忙碌的工人身影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臂精准的抓取、传送,AGV机器人穿梭于货架间配送原料,中控室的电子屏上,生产进度、能耗数据、产品合格率实时跳动。“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8个工人,现在2个人就能管3条线,产能还提升了30%。”车间主任王师傅的话,道出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变。

这场“智改革命”,始于相山区对制造业未来趋势的精准判断。“数字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相山区工信局局长坦言,为了让企业敢转型、会转型,区里打出了“政策引导+技术支撑+资金扶持”的组合拳:出台《相山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设立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邀请省内外数字化专家组建“智囊团”,上门为企业“把脉问诊”;联合华为、浪潮等头部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

在政策红利的撬动下,越来越多企业踏上了“数字升级”之路。盛美诺生物科技的生产车间里,“生物活性肽智能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通过引入物联网传感器和AI算法,企业实现了原料配比、发酵温度、提取时间的精准控制,产品纯度从95%提升至99.2%,研发周期缩短40%。“以前靠老师傅的‘经验手感’,现在靠数据说话,不仅质量稳了,还拿下了欧盟认证,产品卖到了20多个国家。”企业研发总监李工拿着检测报告,难掩自豪。

截至目前,相山区已累计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5家、省级数字化车间7个、市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企业12家,曦强乳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更是从全国成千上万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如今,行走在相山的工业园区,“机器换人”“数字车间”已成常态,曾经的“传统制造”正加速向“智能制造”转身。

创新突围:从“跟跑者”到“领跑者”。“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低温冷萃生物活性肽’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现在国际大牌保健品企业都来跟我们合作。”在盛美诺生物科技的展厅里,总经理指着一瓶透明的肽原液介绍道。作为相山区科技创新的“标杆企业”,盛美诺累计授权专利30余项,制定企业标准20余个,成为国内生物活性肽领域的“隐形冠军”。

盛美诺的崛起,是相山区构建“创新生态”的缩影。为了让创新基因融入制造业血脉,,相山区从“培育主体、搭建平台、完善机制”三方面发力,成功引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淮北分中心(相山孵化器),建设大学科技园、中试车间等创新载体,为企业提供“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服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成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等重点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在这样的生态滋养下,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翌光科技专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研发,其生产的柔性显示模组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三;普浩集成电路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传感器芯片”,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垄断,今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120%。截至目前,相山区制造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6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1家,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4家,累计培育省级新产品及工业精品18个、省级“三首”产品8个,创薪已成为相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产业升级:构建“高端化”产业矩阵。“以前我们招引企业,只要符合环保要求就敢要,现在得看是不是符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相山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的话,道出了该区产业招商思路的转变。

近年来,相山区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生物制药”三大新兴领域,一边“淘汰落后产能”,一边“引进优质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

在产业升级的“加减法”中,相山区的决心可见一斑。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企业,该区不是“一刀切”关停,而是通过“技术改造+产能置换"引导转型。某老牌化工企业曾因设备陈旧、能耗过高面临困境,区里主动对接节能技术公司,帮助其引入余热回收系统和循环水利用技术,改造后企业能耗下降25%,年增利润800万元,成功“起死回生”。

与此同时,相山区创新招商模式,组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个驻外招商中心,推行“产业链长+招商专员"机制,绘制“招商图谱”精准对接项目。2025年以来,正德智控“智能环境电器生产”海外华昇“微米/纳米级电子浆料淮北生产基地”的卢“三维机器视觉、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等24个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6个,协议总投资达42.99亿元。

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在电子信息产业园,围绕翌光科技,已集聚了12家配套企业,从玻璃基板、驱动芯片到模组组装,形成了“足不出园"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1-7月,相山区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占比跃居区域各行业第一,一个“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高端产业矩阵正在加速形成。

环境优化:打造“店小二”式服务。“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只用了45天,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正德智控项目负责人对相山区的服务效率赞不绝口。原来,项目落地前,相山经济开发区就成立了“专项服务专班”,提前对接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帮企业跑手续、盯进度,硬生生把原本需要3个月的审批流程压缩到了45天。

这样的“店小二"式服务,在相山区已成常态。为了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相山区从“政务服务、要素保障、问题解决”三个维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企业开办“六个一”(一网填报、一窗受理、一次审核、一照通行、一章通用、一日办结),办理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今年上半年组织9场专场活动,帮助8家企业获得贷款2000余万元;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设立“企业家接待日”“企业之声”专栏,累计解决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等问题300余个。

相山经济开发区作为企业集聚的“主战场”,更是把服务做到了企业心坎上。开发区投人超20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九通一平”,建成35公里“四纵十二横”道路网络,配套1100套“拎包即住”的人才公寓;创新推出“一起相未来”微信小程序,企业扫码就能反映诉求,今年已收集诉求182条,办结率达91.8%;在土地保障方面,建立9400余亩建设用地储备库,推行“标准地+定制化”供地,实现“拿地即开工”,今年已处置闲置低效工业用地349.7亩,为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在相山,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高效的服务,更是政府与企业并肩作战的温度。”海外华昇项目负责人的话,说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如今,“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已深深融入相山的发展基因,成为吸引企业扎根的“强磁场”。

园区标杆:经济开发区的“升级密码”。走进相山经济开发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厂房、宽阔的道路、繁忙的生产线,很难想象,这里十年前还是一片农田。从2009年筹建时的传统食品加工园区,到如今的“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相山经济开发区的蜕变,是相山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开发区的展厅里,一张“主导产业变迁图”格外醒目。2019年,主导产业调整为“食品制造和信息产业”;2025年,进一步优化为“食品制造业、计算机及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生物制药”。“每一次调整,都是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抢占产业制高点。”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介绍,如今的开发区,已形成“食品制造筑基、电子信息突破、生物制药崛起”的产业格局,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5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9家。

创新驱动是开发区发展的“核心密码”。在这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淮北分中心、创辉智巢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相继运营,已培育科技型企业28家;“产学研”合作结出硕果,2024年以来实施合作项目17项,与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中心;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实施“2+8"示范样板工程,10家企业形成优秀解决方案,曦强乳业的案例更是成为全国标杆。

党建引领则为开发区发展注入了“红色动力”。开发区创新培育了徽香昱原“温馨徽香心系相淮”今麦郎“益心向党产业报国”等特色党建品牌,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各环节。今年开展的“改进作风访企问忧”活动,累计收集企业问题200余个,化解率达96.7%,以作风转变推动服务升级。

2025年上半年,相山经济开发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在市级考核的 10项指标中,9项排名全市6个开发区前列。如今的相山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皖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正向着“全国一流园区”的目标稳步迈进。

未来展望:绘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站在 2025年的中点回望,相山区的制造业发展已迈上了新台阶: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活力进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升级。但相山人并未止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下一步,相山区将聚焦“三大目标”持续发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围绕OLED、半导体材料、智能终端等领域,引I进更多龙头企业,力争2026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力争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家;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体系,让相山成为更多企业家投资兴业的“首选地”。

“制造业是相山发展的根基,也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相山区委书记表示,未来,相山区将继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推动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皖北工业转型贡献“相山力量”。

从老工业基地到智能制造新城,从传统产业到新兴集群,相山区的制造业发展之路,是一部敢闯敢试、勇于突破的奋斗史。如今,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区,正以数字化为笔、创新为墨、服务为纸,绘就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壮美蓝图,在皖北大地书写着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