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区经信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相山区经济与信息化局发布时间:2019-12-31 10:48

相山区经信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

2020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区经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以推进工业经济质量提升为重点,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全力推动全区工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全区工业和民营经济运行情况

(一)规模工业完成情况。1-10月份,全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家(连通建材),小升规企业3家(华润燃气、首农毛业、金伯瑞服饰)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2.4%,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6%。预计1-12月份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3.5%,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5%剔除淮矿股份、雷鸣科化在地统计企业及34家退规企业上年同期基数在库统计影响,按同口径计算,预计1-12月份,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

(二)工业投资完成情况。1-10月份,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5%,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5.4%预计1-12月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5%以上,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5%以上。

(三)民营经济完成情况。1-10月份,全区新增私营企业3013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0.5%;新增个体工商户6817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70.4%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强重大工业项目谋划推进,共编排实施2019工业转型升级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7个,其中续建项目11个、新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30.5亿元,年计划投资14.6亿元。目前,11个续建项目中,苏太太坚果食品、月亮湾食品、德兰和创生物科技、金冠玻璃窑炉技改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阜邦生物科技、溪龙环保科技等项目正在安装调试设备;完美生物科技、盛美诺生物科技厂房主体已完工。再兴电子、生物科技孵化基地等6个新开工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相品申能机器人、串味来食品、慈妈妈食品已建成投产。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功与中咨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针对绿色食品(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认真做好产业分析报告和重大项目的谋划编制。制定出台了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措施“40VR产业政策措施“39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转型升级成功举办了淮北VR产业峰会,签约广东幻境科技、北京芯合智能科技等VR产业项目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加快形成

(三)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围绕组织实施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加强新产品研发和商标品牌建设,加大工业精品、首台套、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的培育认定,徽香昱原、曦强乳业分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省级绿色工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制造强省、市新型工业化资金项目,共组织、指导、推荐32家企业申报争取各类政策项目90个,涉及资金近3000万元。

(四)企业帮扶扎实开展。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活动,认真做好集中月活动及推进周活动的计划安排,建立了包保联系企业工作机制,全面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认真宣传和解读中央、省、市、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多方面了解企业运营、项目建设、政策落实、要素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共走访调研企业550家次,召开了各类宣讲会及座谈会55次,印发政策汇编3000余册,收集办结问题286件。针对企业人才、资金、土地等方面的要素需求,积极搭建要素对接平台。组织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对接会、就业起航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等人才招聘会20次,参会企业1969家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527。成功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引导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通过税融通业务贷款项目,为65家企业融资约2亿元。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区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将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退规企业影响工业增长。周氏食品、汉享食品等34家退规企业全年背负产值基数约42亿元,将拉低全区规模工业18个百分点左右二是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目前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家,其中小升规企业3家。苏太太食品、月亮湾食品、德兰和创生物科技、相品申能科技等企业虽然已建成投产,但规模较小,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升规条件;完美生物科技、盛美诺生物科技、阜邦生物科技建设进度缓慢,投产时间滞后,还未形成新的增长点。是产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全区工业企业传统产业居多,产业层次不高,大部分为初加工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对技术研发投入和应用不够重视,产品和技术处于产业链的较低端;产值规模和税收贡献较小,抗风险能力差,极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四是企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通过四送一服活动的开展,确实为企业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招工、人才引进难;燃气贵、供热不足等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本解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绿金淮北·品质相山发展战略,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加快推进工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2%,技改投资增长10%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推进行动。围绕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编排实施好2020年工业转型升级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建立完善工业投资项目库、技改投资项目库和优质项目培育库。对照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加大协调调度,强化要素保障,狠抓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加快推进完美生物科技、盛美诺生物科技等生物科技类;计算未来雷达、强顺兴电子科技、裕维鑫达电子等信息技术类;嘉士利食品、今麦郎饮品等绿色食品类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二是实施技术创新提升行动。建立创新发展的基础支撑体系,大力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曦强乳业、新选择食品等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各类研发机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创新资源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研发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力争全年新培育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

三是实施两化深度融合行动。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业生产模式,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重点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引导徽香昱原、金冠玻璃等企业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建立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制造等智能制造模式,实现企业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的智能化。推广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加强示范引导,支持企业、行业开展对标贯标工作,提高企业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等环节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力争全年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2家。

四是实施质量品牌升级行动。组织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加快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质量诊断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对标、追标、创标,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计划,弘扬工匠精神,支持思朗食品、金富士食品等企业不断研新品、出优品、造精品,推动品牌升级品质革命,积极推动争创国家驰名商标、省工业精品、省政府质量奖,切实提高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促进相山品牌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世界品牌提升。力争全年新培育认定国家驰名商标、安徽工业精品、省级新产品5个。

五是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行动。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加强高能耗企业能耗管控,在重点耗能企业全面推行能效水平对标达标,不断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具备产品设计生态化、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企业,支持金冠玻璃、正大源等企业开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低碳技术、低碳工艺和低碳流程,推进工业清洁生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再制造产业发展。力争全年新培育认定市级以上绿色工厂3家。

六是实施企业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计划,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运用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态,促使企业稳产增产扩产、延链强链补链。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建立成长性小微企业、优质小微企业、升规企业培育库,通过加大融资、贷款贴息和奖补力度,促使企业发展壮大。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培育计划,集聚要素资源,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一批国内细分行业单打冠军配套专家独角兽行业小巨人。实施僵尸企业处置计划,建立完善僵尸企业动态数据库,通过实施兼并重组、统一收购、破产清算等方式,分类分批有序处置,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力争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家以上,认定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以上。

七是实施企业帮联服务行动。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完善联系包保、问题交办、协调调度、督查督办推进机制,开展走访调研企业全覆盖,摸排、收集并持续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环评、施工、用工、融资等各类问题。强化要素精准对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好产业扶持基金,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深入开展银企合作,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开展企业降费减负,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实施普惠性降低企业所得税率等税收优惠政策;扩大电力直接交易企业用户范围,全面推行大用户直供气。积极开展各类政策集中宣讲会、技能培训会、金融要素对接会,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