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环境治理建议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生态环境质量基本情况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6.4%,PM10平均浓度8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2%,优良天数比例66%。2个市控断面淮纺闸和浍楼闸水质分别为地表水III类、IV类,均达到考核目标。我区土壤环境稳定,未发生重大污染事件。
二、严格遵守生态环境治理各项制度
(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共计5次听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要求。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把学习教育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有机结合。要求各镇街、开发区“一把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把生态环境保护这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制度。强化企业帮扶。建立监督执法正面清单,5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持续推进“政企直通车”、“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和信用修复活动,帮扶企业近300次。加强“非现场”执法,实行“不接触”执法,减少现场执法频次。全面推行告知、承诺、约谈、处罚等执法方式。开展涉气企业专项执法检查,采取日常与夜间、“双随机”抽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偷排偷放、恶意排污、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2025年,共计办理免于处罚案件1件,免于罚款5323.82元。
(三)强化政策宣讲。利用六五宣传日,组织工作人员进企业、进社区,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高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对治污设施进行提标改造。
三、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一)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稳步实施制造业“三化”改造,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项目20个,技改投资预计增长10%。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组织15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19家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新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1家。加强砖瓦窑厂日常监管,推进砖瓦窑厂升级改造,淮北市油西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对两条隧道窑的烟气脱硫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将原有两条隧道窑的两套双碱法脱硫装置改造为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实现废气达标排放。
(二)推进煤炭减量替代
严格落实“双碳”目标要求,严格能耗强度准入标准,推动全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2024年我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2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高耗能能耗占比持续降低,比去年同期降低2%。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断扩大,占比为51.1%,较去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2024年相山区未实施高耗能项目。2025年1-3月份我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28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左右。目前我区无燃煤锅炉,有16个燃气锅炉,其中5个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
(三)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022年重点减排企业金冠玻璃完成减排任务,提前达到十四五减排目标要求。全区唯一1家砖瓦企业淮北市油西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在秋冬季进行停产提升改造,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2024年,辖区内12家涉VOCs重点企业编制“一企一策”综合治理方案,并督促企业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整改。
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
持续推进“相办无忧”品牌建设,设置“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区,推出服务事项32个,事均材料提交缩减40%,办结时限压缩55%。支持企业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安徽智行项目已获得中央大气污染治理资金550万元。开展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支持引导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支持引导马培德等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共建检测共享研发平台,推动杨府锦、吉源食品等企业争创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与淮北师范大学共建生物技术研究院,与安徽工程大学共建合成生物中试应用平台,支持盛美诺与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共建淮北多肽产业园。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发改、工信、住建、农水、城管等部门,以生态环境问题为工作导向,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统筹生态环境执法和企业帮扶,持续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