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山区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相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20-09-08 18:34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相山区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措施稳住经济基本盘,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市平均水平。相山区获评安徽省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D类区优秀等次。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高于全市1.7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企稳向好,增长0.7%,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由负转正,增长3.2%,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保持向好态势,增长2.4%,高于全市10.6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逆势上扬,增长61.7%,高于全市42.4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收窄,下降4.0%,较一季度收窄14.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1%(由于恒大悦府企业网报支撑材料错误,上半年投资数据未纳入统计核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位居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

(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统筹抓好疫情防控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反应,成立了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防疫指挥部和13个专项工作组,建立街道(镇)、社区(村)、小区、网格四级包保责任制,设立社区5+2包保专班,实行层层把控,梯度管理,织密防控网。制定下发《相山区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应对入境来淮(回淮)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区财政投入资金1066.32万元。实施“严守边界卡口、重点人员摸排、集中隔离观察、严控流动聚集、掌控健康信息、严格检查筛查、落实群防群控”七项管控措施,发动全区6729名党员主动到居住社区报到,切实阻断传播途径,严防疫情扩散。取得了全区13例确诊病例零死亡、工作人员零感染、基层医疗机构内部零传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反弹现象的显著成效。

(二)聚焦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形势企稳向好

新兴产业集聚成势。对标省“三重一创”和市“四基一高一大”,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科技孵化基地、源创客加速器三大平台载体建设,提升新兴产业承载能力。依托德兰和创、阜邦生物等企业申报市级生物制造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中电锂驰、博大新能源等7家信息技术企业成功签约入驻,奇扬智能、人良生物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8%,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9.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高于工业总产值增速4.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认真落实助企抗疫政策清单40条,制定《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战胜疫情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全力推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小升规”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组织实施金冠玻璃、贝宝食品等10个重点技改示范项目,上半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1%25.1%现代服务业支撑有力。大力发展“宅经济”“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组织开展农产品电商直播促销活动,助力农产品上行销售,支持家家悦真棒、大润发等传统商贸企业建立线上销售网络,上半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4.62亿元,增长12%。制定《相山区发展夜间摊点经济实施方案》,发展夜间经济摊点17处,带动就业3000余人,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十大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街项目已建成,入驻商户正在装修;南翔云集文化特色商业街、运河大观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零售数字科技产业园项目已入驻企业16家。隋唐运河古镇一期商业街获评“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区”,曦强乳业获评“安徽省老字号”。

(三)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发展要素高效聚合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扎实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全面落实“四督四保”和“四个一”工作机制,出台《成立相山区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的工作方案》,分级分领域开展重点项目调度。全力以赴抓复工、抓开工、抓进度,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12个,上半年完成投资8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5.3%。今麦郎饮品、味知轩休闲食品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恒大悦府、碧桂园等53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世贸云图等34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资金争取成果丰硕。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全区三批累计获批地方专项债项目8个,审定专项债额度58.1亿元,已发行3.4亿元。成功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1个,获批资金4010万元,为全区加快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施全区上下全员招商,成立8个驻外招商团、10个招商小组,围绕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及现代服务业,突出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创新实行“云洽谈”“网上签约”等招商模式,高频对接均瑶集团、山东家家悦等知名企业,积极谋求战略合作,成功引进家家悦淮北综合产业园项目、博大新能源等一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上半年全区新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1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42万美元,增长13.7%,实现招商项目量质齐升。

(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网一门一次”综合受理、容缺受理,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成本,全区“最多跑一次”事项达100%。出台《相山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全区事业单位车改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累计新增减税4.26亿元,解决企业用工需求1259人,完成税融通贷款3.5亿元,新型政银担贷款1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日益彰显。与淮师大合作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着力打造科技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公共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四大平台。辣魔王食品、顺兴农业开发公司等企业分别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上半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6个,新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件,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验收获评优秀等次。源创客众创空间成功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实现了全区乃至全市双创载体“国字号”零突破。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加大外贸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安徽澳瑞药业、吉源食品实现自营出口;组织金冠玻璃、海源商贸、贝宝食品等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鼓励企业开展转口贸易、开拓非美市场,有效防范贸易风险。目前全区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共33家,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683万美元,增长61.7%。

(五)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合力攻坚成效凸显

险隐患有效防范。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深入开展涉嫌非法集资等金融领域风险排查工作。严控政府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区政府债务余额低于市核定债务限额。全力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截至目前,132个“难办证”的问题项目已累计办结59个6600套分户产权已办理。脱贫攻坚精准发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和专项巡视、考核反馈等梳理的14条问题,加强整改,举一反三。推深做实“抗补促推”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年度扶贫资金2070万元,加快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5大类17个扶贫项目,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污染防治强力推进。全面完成80个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366个生态环境督察交办信访件整改工作。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四个专项行动”,夏季秸秆禁烧连续多年实现“零火点”,上半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优良天数比率62.6%,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持续落实“河湖长制”,全区2个市级考核断面水质优于控制目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区水环境质量稳定趋好。

(六)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着力加强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董庄、寇湾等地块拆迁工作,确保土地尽快出让。投资约4500万元实施纺织小区、惠黎小区等21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总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惠及群众6795户。全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维修损毁道路7000平方米,建设桂苑东路公园等街头游园项目,新增绿化面积近2万平方米,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全区夏粮小麦总产2.7万吨,绿色蔬菜、特色水果、芳香作物等高效农业发展壮大。上半年培育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主体7家,新认证国家绿色食品3个。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健康食品小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50强,凤凰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启动瓦房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完成改厕2409户,清理生活垃圾6239.4吨。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农村居民饮用水质得到全面改善;启动实施“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6.17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9.6公里,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41户,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七)民生福祉持续增强,社会事业共建共享

社会保障切实增强。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精心组织实施24项民生工程,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47亿元。认真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举措,上半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908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2.6%,城镇登记失业率3.1%,就业形势稳定可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1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6.5%。公共服务扩面提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翠峰小学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建设完桃园小学、小集小学等5所学校校舍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健康相山”建设稳步推进。区人民医院主体已竣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渠沟镇卫生院、南黎街道和凤凰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人民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一老一小”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建三级养老服务中心14个,打造婴幼儿照护托育机构15处,养老、托育项目分别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392万元、490万元。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凤凰城、庆相桥等6处社会足球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治理能力巩固提升“平安相山”“法治相山”建设扎实开展,信访源头管控、矛盾化解工作切实加强,相山区2019年度信访工作责任考核位居全市第一,获得省委通报表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格局逐渐形成。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加强,防灾救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区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相山区连续两年安全生产暨消防工作考核位居全市第一,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经济下行、产业转型、环保倒逼等多重压力,区政府坚持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在危机中创造机遇,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品质相山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稳增长压力仍然存在。受新冠疫情、市场需求下滑等要素影响,工业经济始终保持在低位运行;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行业复产率未达预期;部分重点项目开工慢、建设慢、投产慢;大型商贸综合体运营收入低于往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二是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疫情冲击、贸易摩擦加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叠加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资金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等仍未恢复到正常状态,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招工和人才引进难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三是新兴产业规模效应尚未形成。传统食品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较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对于这些问题,区政府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船到中流浪更急,越是艰险越向前。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虽然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经受住了考验,基本面保持稳定,但疫情造成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要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压力较大。但总体来看,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更加积极向好,经济发展危中有机,为对冲疫情影响,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我区统筹谋划了一系列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资金争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并由此推动了一批储备项目转化落地,打造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只要全区上下一心,进一步增强抗疫情、稳经济、谋发展的精气神,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年的工作目标。

下半年,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守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力,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双胜利”。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转型为核心,构筑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是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壮大。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科技孵化基地、源创客加速器三大载体平台建设,依托完美生物科技、盛美诺生物科技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绿色食品(生物科技)、信息产业两个百亿产业集群。聚焦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积极组织申报省、市级重大产业专项和产业工程。全面实施高新企业、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战新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新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和14%。二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三改造”,产品质量、企业效益、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提升”,突出抓好工业企业扩能提质,支持和鼓励曦强乳业、金富士等企业实施重大技改示范项目,全年实施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30个以上,建成投产项目10个以上。抓好规模企业培育,引导苏太太食品今麦郎饮品10家企业尽快升规入库,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强。围绕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研究制定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全力促进消费升级。加快推进十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南翔云集文化特色街区、运河大观园等项目年底建成;开元颐居酒店、恒大商业街等项目加快建设。组织源创客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面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和“四个一”工作机制,实施重点项目管理动态考核,抢抓施工黄金期,推动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家家悦淮北综合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开发区供热管网、污水处理厂、新建翠峰中学、相山区公共卫生医疗提升工程等项目尽快开工;确保完美生物科技、聚德锂离子电池、泽力新能源等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围绕中央和省、市稳经济相关政策,瞄准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资金及专项债支持方向,谋划一批智慧园区、老旧小区改造、冷链物流等领域重大项目,提前做细做实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的规划盘子。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牢招商“生命线”意识,聚焦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及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瞄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大力实施以补链、延链、强链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行业带动强的大项目。紧盯17个重点跟踪在谈项目,保持沟通热度,推动光明乳业、杭州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力争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三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认真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推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立健全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机制,提升“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能力。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全面落实减税、减费、减息、减租等惠企政策,积极开展银企对接,以最大力度推进减负降本,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完成10家企业四板挂牌任务。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确保全年新增私营企业2800家以上,个体工商户6000户以上。

(三)以改革创新为引领,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谋深谋细谋实“十四五”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高质量编制完成《相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项目“非禁即入”。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大僵尸企业盘活处置力度,力争全年处置“僵尸企业”3家以上,盘活用地300亩,为产业升级腾出发展空间。是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强化科技人才和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强同中科院、中关村、浙江大学、淮师大等院所合作,积极打造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组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相品智能、思朗食品等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积极贯彻省、市、区有关政策,落实高层次人才落户、各类补贴等优惠待遇,努力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三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参与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建设,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力争在园区共建、产业转移、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认真贯彻“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方针,加大对人良生物科技、吉源食品等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800万美元,新培育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4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

(四)以城乡融合为重点,满足城乡居民新要求

一是提高城市建管水平。着力推进主城区建设,加快董庄、寇湾等地块拆迁进度,确保土地尽快出让。进一步健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完成21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任务,全力推进质量强区创建工作,持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二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凤凰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多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综合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成果,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内新增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2个。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三大革命”,全面完成农村改厕任务,实现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加快实施6.17公里农村公路改建、9.6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和14公里路域环境提升工程,全力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三是加快凤凰新区建设。坚持“多规合一”,做好渠沟镇、凤凰新区规划衔接工作。深入推进开发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以人民西路、西山北路、北大培文学校、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等“十大”项目,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五)以打赢三大攻坚战为目标,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开展抗补促推专项行动,切实抓好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工作,坚决打好突出问题整改歼灭战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2020年新增11户33人脱贫任务。切实巩固脱贫质量,加强对“边缘户”的救助帮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是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认真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8+N”方案体系要求,突出抓好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化解,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三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全力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力争PM2.5优良天数比率等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向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申家沟、老刘河沟等水体治理进度,完善开发区、渠沟镇污水管网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土十条”,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

(六)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一是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强民生资金保障,全面完成24项民生工程,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全民参保系统动态跟踪机制,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三堤口学校、长山路小学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加快推进翠峰小学二期、桓谭学校项目进度。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区人民医院建成运营,区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中心项目启动建设。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全年完成23家三级养老服务中心、20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持续深化“平安相山”“法治相山”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平安小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突出抓好安全生产、信访隐患排查化解、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环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和社会治安防控,打造更高水平“平安相山”,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附件:2020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附件:

2020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20 年目标(%

上半年完成情况

绝对值

增长(%)

全市(%)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左右

177.6

3.2

1.5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力争7左右

0.7

-0.8

3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8

116.9

3.2

2.3

4

财政总收入

亿元

8

10.5

2.4

-8.2

5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

-3.1

3.3

6

外贸进出口

万美元

5

7683

61.7

19.3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5

96.5

-4

-4.2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

21317

1.8

2

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

8807

6.0

5.6

   

 

1. 三重一创:是指建设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组织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2. 四基一高一大:铝基、碳基、硅基、生物基和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

3. “小升规”企业:是指小微工业企业转型从规模以下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是指专有技术或采用专有技术、专门工艺研制生产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的专门产品。“精”是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精心设计、精心制造,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完成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是指人无我有的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和企业特色的产品。“新”指依靠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开发的,区别于其他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的全新产品。

5. 线上经济:是指商家依托互联网进行的各种商业活动,依托网络平合采用网上营销工具进行产品信息、公司信息的推广,从而衍生的经济链条生态。

6.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地摊经济是城市的一种边缘经济,一直是影响市容环境的关键因素,但地摊经济有其独特优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能一定程度上级解就业压力。

7. 夜间经济:是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而是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三产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

8. “四个一”工作机制:建立“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推进专班、一张进度图、一个问题清单”项目推进工作机制。

9. 政府专项债:是地方政府债券的一种,指为了筹集资金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

10. 一网一门一次:是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11. 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 “两不愁”是指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一安全”是指饮水安全。

12. 三大革命:是指农村垃圾、污水和厕所专项整治。

13. 三大行动:是指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

14. 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15. 农村“三变改革”:是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三项改革。

16. 土十条: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十个方面提出的土壤污染防治任务。分别为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