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山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相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22-03-01 10:16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相山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5亿元,增长10%;财政总收入22.8亿元,增长19.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1%,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坚持做大实体、厚积成势,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坚持经济工作向重大项目聚焦,始终强化项目意识,用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和区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机制,完善项目督查调度及动态考核体系,实行“红旗”激励和“黄牌”警示制度,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2021年全区实施重点项目232个,年计划投资162.5亿元,预计完成投资16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3%。世茂云图、林溪雅苑等项目加快建设;双创信息产业园一期、运河大观园等30个项目竣工交付或投产;盛德宝、智茂宸电子等60个新开工项目启动建设。项目数量、投资规模、科技含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经济发展后劲十足。资金争取成果丰硕。紧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国家发行专项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等重大机遇,聚焦“两新一重”、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老城区改造、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凝心聚力谋划申报项目,积极向上协调争取资金,为重点项目实施夯实资金保障。成功争取老旧小区改造、城镇雨污管网、沪皖相莘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等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2个,涉及资金约1.95亿元,占全市相同领域资金比重50.7%;累计获批双创信息产业园、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程等政府专项债项目11个,审定总额度95.5亿元,已发债10.2亿元。“双招双引”成效明显。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生命线”意识,组建长三角驻外产业招商中心,围绕绿色食品(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现代服务业,制定产业招商目录和路线图,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成功签约翌光科技、诺讯智能制造、银泰福智能终端等优质项目30个,总投资额77.25亿元。全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拟定《相山区招才引智若干政策》,落实人才认定、待遇享受、住房保障、教育医疗、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支持,累计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个,淮北国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市第十批“555”产业创新团队。

(二)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动能活力迸发。

科技创新赋能加速。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快构建重大科研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与淮北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已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0余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德兰和创、盛美诺等2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入库产学研合作项目139个,获得科技成果80项。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5%。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汉芳生物摘得2021年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正大源、雷根生物等4家企业获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贝宝食品、中煤特凿等5家企业获得省级研发资金支持。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出台《相山区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加速建链补链强链,实施荣丰食品、味之轩等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20个,预计工业投资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园区建设持续完善,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使用,集中供热管网基本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三期开工建设,开发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腾笼换鸟力度持续加大,出清“僵尸企业”14家,盘活土地1021.3亩。积极推动“企业上云”,培育曦强乳业、苏太太等深度“上云企业”16家。深化“三重一创”建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战新产业产值预计增长20%。今麦郎饮品、盛美诺生物等5家企业获评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服务业质量显著提升。统筹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家家悦淮北综合产业园一期、运河大观园竣工建成,南翔云集文化特色街区、安贞大厦项目进展顺利,黄里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开展“约惠相城·云享欢乐购”、新品云发布暨供需企业联谊会等活动,持续挖潜消费潜力,全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增长10.5%。做好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新增安徽旗沃、淮北智慧城投等规上服务业企业9家。用足、用活国家、省、市级各类服务业扶持政策,指导48家企业申报政策奖励资金212万,2021年预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6.5亿元,同比增长8.5%。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相山经济开发区获批安徽省“十四五”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园区,隋唐运河古镇获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三)坚持靶向破题、精准突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企业开办帮办代办服务,优化精简审批环节,平均提交材料时间减少55%,投资活力持续激发。推行建设工程一窗“综合受理、容缺受理”,工程建设立项和施工许可阶段可容缺28项申请材料。深入参与长三角地区证照管理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政务接轨,实现79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探索实施“标准地”改革,全面完成区域规划环评、区域能评等10项区域评估,开发区71.5亩地块成功挂牌。推进开发区赋权改革,下放25项区级行政权力,缩短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创新实施“园区贷”,向阜邦生物、尊龙环保等7家企业首批放贷2100万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0家企业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建立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服务企业机制,举办企业家沙龙,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以开放汇资源拓空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切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出台《相山区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实施方案》,明确产业承接重点方向。组团赴徐州、昆山、深圳等地考察,深化与上海莘庄、浙江长兴战略合作关系,先后选派8名干部到上海市嘉定区、闵行区、普陀区等地挂职锻炼,加强沟通对接,探索共建园区、共享税收的合作机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积极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大型展会,成功举办2021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安徽淮北电路板行业高峰论坛,共集中签约项目24个。新培育安徽中拓电气、淼丁商贸等外贸进出口企业5家,实际利用外资7144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5.7%。长三角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黄里杏花节、芳香小镇金秋菊展、张楼葵花节集聚人气。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初审,凤凰山绿色食品博览园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隋唐运河古镇获评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

(四)坚持统筹融合、协调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品质宜业宜居。坚持城市扩能提质,建安路、教育巷等8条街巷提升改造,土楼村、启明社区等9个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加速推进。25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惠及群众10977户。规范、有序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全市首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在东街道幸福社区成功启用,现已建成运营4部,在建15部。增建城管岗亭16座,常态开展“门前三包”、停车秩序整治、“僵尸车”处置等行动,市容环境明显改善。“智慧城管”平台二期工程启动运行,城市服务能力向“一屏观天下”目标迈进。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施“一街道一特色”,打造全市标杆。推进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物业企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布局持续完善。坚持产城融合,稳步实施新区建设,高标准编制高铁西站片区规划,人民西路、西山北路基本建成,淮宿蚌城际高铁、徐淮阜高速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加速西进。有序推进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正大源、金冠玻璃等112家老工业企业搬迁任务全面完成,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扬激励。乡村振兴全面铺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开工建设乡村振兴项目36个,完成24个,涉及资金6.67亿元。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家,培育省示范家庭农场4家,羊肚菌、黑木耳等8个品种获评“三品一标”品牌。深化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实施刘楼、张集等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改造提升项目,徐集中心村和鲁楼前柳园省级美丽乡村加速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纵深推进,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3个,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7个(张楼村、油坊村集体经济达100万元以上)。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保障政策,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16个,涉及资金2070万元,建立组、村、镇、区四级监测预警网格475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污染防治成绩突出。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排查各类污染源,开展“五控”专项行动,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措施有力落实,城区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工作,连续八年实现“零火点”。PM2.5平均浓度4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优良天数比率78.4%,同比提高7.9%。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实施凤翔沟、湘西沟、申家沟水环境综合治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状况调查评估,推进“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专项行动,全年未发生域外危固废进区倾倒现象。绿色低碳加快发展。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强化源头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组织尊龙建材、中成检测等3家企业申报工业污染防治、绿色制造体系、节能环保“五个一百”等政策项目,能效水平持续提升。雷鸣科化、正大源2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新增植树造林面积500亩,森林覆盖率达26.01%,绿色生态屏障加速构筑。

(六)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群众福祉向善向好。

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围绕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投入5.8亿元实施29项民生工程,2021年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6.2%。就业形势稳定可控,发放稳定就业补贴693.57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325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城乡医保参保人数达24.9万人,医疗救助9200人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把处理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作为系统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133个项目已办理总产权,79608套住房办理分户不动产权,众多百姓圆了办证梦。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淮北师范大学相山附校、翠峰中学等7个新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全区39所公办中小学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健全城乡医疗服务网络,新增医疗机构15家,区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运营,全区养老机构床位总数2029张,超额完成每千名老人40张床位目标,朝阳养老公寓获评省级智慧养老示范机构。新增托育机构6家、托位数520个,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群众体育成果丰硕,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相山区文化馆舞蹈队荣获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展演广场舞项目第一名。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重点地区及境外来淮人员管控,坚决守住“零输入”底线。有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122397剂次,已全程接种483632剂,在全市率先完成18岁以上人群接种任务,受到市级两次通报表扬。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灾害风险普查进度位居全省第一。加快法治相山、平安相山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开展,“八五”普法全面铺开。我区被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省级质量强区,钟楼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在总结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发展动能不够强劲。经济总量不大、结构还需优化,“头部”企业数量偏少,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有待提升,在解决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上措施还不够多。开放合作不够深入。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特别是江苏徐州市深入对接方式不够多样,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较少。民生保障不够完善。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城市管理精细化不够,大气污染防治还需加力,信访维稳、安全生产还存在薄弱环节。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毫不回避,自觉扛起责任、认真予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开启现代化美好相山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快建设创新相山、实力相山、美丽相山、共进相山、幸福相山,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相山新篇章。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1%。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22年全区将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聚力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突破。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紧紧围绕“五群十链”,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强化龙头牵引,整合产业链资源,优化产业配套半径,打造上下游核心供应链,着力培育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产业两个百亿产业集群。推进亩均效益评价,完善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链条,滚动做大成长型企业库,引导深耕细分市场,实现盛德宝、深淮电路板等25家工业企业达产升规,工业投资增长20%,争创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2家以上,新增“安徽工业精品”和省级新产品3个以上。扎实开展规上工业技改全覆盖三年行动,推进今麦郎、德兰和创等产业升级和技改重点项目2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家。推行企业“深度上云”,新增“深度上云”企业10家以上。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加快国家绿色光电子联合(淮北)研究中心、青网(淮北)数字经济产业园、安徽科技大市场淮北分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培育壮大人良生物、果力智能等战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突出企业主体,建立企业研发投入正向激励机制,安排财政专项资金8000万元,设立相山区科技重大专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逐步实现中小科技型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支持相品智能、盛美诺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强化协同创新,搭建“政产学研企”互动共赢平台,实施产学研项目50个以上,增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能力,力争科技成果登记50项以上,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0亿元以上。支持保障淮矿集团、淮海实业等大型企业创新发展,探索在基础设施、智能制造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中心城区服务业核心地位和优势,制定出台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锻长补短”。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推动家家悦冷链物流园、开发区电商物流园开工建设,提升流通效率。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研发设计、人力资源、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建设相山经济开发区省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试点园区,实现两业深度融合。推进南翔云集商业街、运河大观园全面开业运营,积极培育夜间经济、线上经济、共享经济,努力发展直播带货、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大服务业企业培育力度,支持源创客科技孵化产业园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增长8.5%。

(二)聚焦聚力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基础。

精准实施“双招双引”。把经济增长需要作为招商引资逻辑起点,推动招商引资向目标倒逼、三产并重、全员招商、实际效果、存量挖潜、硬性考核转变。树立全球视野、全国眼光,盯紧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沪苏浙粤闽等重点地区,发起高质量招商引资新攻势。加力对接长园集团、安柏电路板等重点跟踪项目,全年新签约工业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开工工业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竣工投产工业项目2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35亿元。深入实施新时代“相城人才计划”,加快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不断完善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覆盖面广、含金量大、操作性强的招才引智“1+13”政策体系,以最优的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相山创新创业。全力推进项目攻坚。实施投资项目攻坚行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大力度、快节奏,建立高质量投资“赛马”激励机制,健全“管行业必须管投资”权责匹配和重点项目协调调度机制,加强项目建设节点考核,大力推行“一对一”保姆式、“店小二”式跟踪服务,千方百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2022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65个,年计划投资192.4亿元,新开工福鼎通讯电子、紫郡府等项目80个,建成滨河学校、智茂宸电子等项目40个。紧盯国家政策导向,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优质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尽快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加快园区转型步伐。以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出台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全面提高经济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提升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劳动生产率和容积率,工业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大力实施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供电线路迁移改造、园区路网完善等重点工程。开展大征迁、大建设,推动连片开发,积极推动大学科技园三期、信息产业园二期、光电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中安创谷科创中心等平台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55万平方米,提升生产要素资源的吸纳力和支撑力。不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服务政策,优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

(三)聚焦聚力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动力。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证照联办、“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建立“企业直通车”机制,高标准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沙龙,在融资服务、人才招聘、减税降费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订单式”贴心服务。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开展政银企合作创新,深入推进“园区贷”“科创贷”“政银担”业务,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贷、设备资产购置贷等贷款产品。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后备资源库建设,全区直接融资规模达10亿元以上。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吸引更多高端资源要素在相山集聚。深入推进与华南师范大学先进电子研究院合作,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新媒体电商等新经济产业,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3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加强与昆山、长兴、深圳等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战略合作,特别是抢抓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机遇,积极对接徐州市云龙区、鼓楼区,谋划干部互派挂职,提升干部创新能力、履职能力;着力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共建产业合作园区,积极探索税收共享,利益分成模式,打造创新飞地、园中园。认真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落实长江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建设及皖北全面振兴等重大战略,继续用好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招商平台,全力办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四)聚焦聚力城乡融合,构建高质量转型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加速实现“老城弥新、中湖连片、新区腾飞”。加快城市更新,实施3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惠及居民11700户。重点推进铂悦府、龙源里安置房建设,改造提升洪山路、梅苑路、渠沟路、华松美食街等8条街巷,突出街巷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科学谋划绿金湖大湾区产业布局,启动建设绿金湖商业集中区,规划实施淮北市文化艺术中心,打造生态居住、创意文化、艺术教育为一体的大型文化综合体。提速凤凰新区建设,完成凤凰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和路网规划,启动桥头片区开发建设,推动惠黎西路顺利开工,完成淮宿蚌高铁、徐淮阜高速征收任务,推进人民西路、西山北路全面通车,构建由线到网、市域和周边内外双循环的大交通网络格局。完善新区综合配套,启动建设淮北一中相山分校、中安创谷科创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做好市民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加快人口集聚。强化城市管理水平。完善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创新。强化市容保障,完善“智慧相山”功能,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整合城区停车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区停车秩序;推广国购、海宫、体育场南门便民摊群点试点经验,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垃圾分类试点管理,推动环卫一体化项目落成,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成25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持续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现全区234个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两强一增”工程,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申报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打造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加快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引导粮食市场化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建设“四好农村路”22.5公里,推进水电路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推进张楼村程阁自然庄和钟楼村新庄自然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建成通水通电群众满意户改厕190户。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推进移风易俗,坚决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

(五)聚焦聚力生态建设,擦亮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底色。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强力推进节能降耗,严格能耗强度准入标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调整优化全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不断提高能效水平。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申报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项目2个以上。鼓励引导淮矿集团、蓝宇洗精煤等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不断培育壮大绿色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协同推进,强化“五控”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以考核断面达标和消除劣V类水体为重点,强化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萧濉新河争创省级幸福河湖,绿金湖争创国家级幸福河湖。强化土壤污染防治风险防控,推进耕地安全利用,深入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强固废、危废规范化管理。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持续抓好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形成全域排查、全面治理、全过程监管、全方位提升的环保监督格局。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全面开展执法标准化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

(六)聚焦聚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转型发展新成果。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实事。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坚决守好老百姓“救命钱”。高标准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参保缴费工作,参保缴费2.6万人以上。全力推进“双减”工作,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新建、改扩建淮师大相山附校、张集中学、朝阳小学等8所学校,严控“大班额、大校额”现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完善疫情防控“平战结合”机制,建成区级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中心和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培育、打造一批集居住、医疗、护理和康复为一体的医养融合型高层次养老机构;新增6家托育机构,增加托位310个。统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牢文明创建“主战场、主力军、主阵地”意识,深入实施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进。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围绕推动“旅游+”一、二、三产融合,充分利用相山区山水生态、人文历史以及汉文化、隋唐运河文化、红色旅游文化、乡村民俗文化等资源,实施黄里风景区基础设施、相山区红色文化博物馆、隋唐运河古镇景区提升、前柳园花卉产业项目、电厂工业遗存等重点项目,推出自然景观游、红色文化游、历史文化游、乡村体验游、工业遗产游等五大板块特色IP,不断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守安全红线、强化安全底线、筑牢安全防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动基层矛盾源头化解。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巩固“平安相山”建设成果。继续做好综合减灾示范区和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深化社区物业治理,力争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一体推进法治相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区。

各位代表,全面推动现代化美好相山建设,务必一诺千金、有诺必践。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努力在新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考出“高分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相山力量!

 

 

附件:1.2021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表

2.相关名词解释

 


附件1:

2021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21年

目标(%)

预计完成情况

绝对值

增速(%)

1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8.5%以上

420亿元

6%

2

服务业增加值

增长8%

276.5亿元

8.5%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长8%

8.77亿元

18.6%

4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7%以上

9%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9%以上

213.5亿元

10%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5218元

9.5%

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7045元

11%

 

 

 

附件2:

相关名词解释

 

1.“三重一创”:指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2.“两新一重”: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3.政府专项债:地方政府债券的一种,指为了筹集资金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

4.“双招双引”: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一种对外招商引资的策略。

5.“五群十链”:指我市将5个产业集群和10个产业链明确为产业攻坚方向,即培育壮大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和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5个产业集群,聚焦提升陶铝新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健康、智能制造装备、纺织服装、锂电池、电子元器件、氢能源10条产业链。

6.“专精特新”: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

7.“上云”企业:指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方面应用,并通过互联网与云计算手段连接社会化资源、共享服务及能力的企业。

8.标准地:指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基础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9.园区贷:指根据企业成长性、税收、订单等状况,园区建立服务对象“白名单”,金融机构对白名单企业尽调,担保方见贷即保,解决园区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

10.科创贷:指银行向纳入各级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范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的各类本外币信用总称。主要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融资要求。

11.飞地经济: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12.“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3.“两强一增”: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

14.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三大革命”指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三大行动”指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

15.“三变”改革: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16.“碳达峰碳中和”:指我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具体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

17.“两高”项目:指高能耗、高污染项目。

18.节能环保“五个一百”:即壮大100户节能环保生产企业、推介100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推广100种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实施100个节能环保重点项目、培育100家节能环保服务公司。

19.“五控”措施:指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

20.“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