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区发改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提质等核心工作,为全区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做出突出贡献。
一、一季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一季度,全区新纳统项目共12个,目前在库项目共91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同比增长1.4%,居全市第2位。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四督四保”制度和“五项机制”工作要求,坚持项目带动经济发展,持续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和“领导加专员、部门加载体、目标加序时、清单加闭环、倒查加问责、考核加奖惩”六项制度,坚持每周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协调机制会议,开展重点项目动态考核,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实施精准建库行动,落实好“一项目一清单”,定性分析、“对症下药”,明确解决方案、限期完成整改,打通项目建设“中梗阻”。
2023年全区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29个,总投资1752.7亿元,年计划投资20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9个,年计划投资88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98个,年计划投资117亿元,储备项目172个。截止3月底,第二污水处理厂、光电科技产业园等29个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
(三)战新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形成了具有相山特色的战新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共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家(多成电子线路板、深淮集成电路、川淮电路板、奇扬智能科技、创蓝世纪集成电路),数字创意产业企业1家(果力智能科技),2023年一季度,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6亿元,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全区10家高技术产业企业,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预计0.9%。二是着力提升产业质量。树牢招商引资“生命线”意识,切实用好省“双招双引”平台,做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班、新材料产业专班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班相关项目录入及进展情况的跟踪工作;2023年一季度,共录入项目28个,其中一季度新录入项目10个。三是切实强化科技赋能。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支持企业整合人才资源,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申报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截至目前,我区共有1家国家技术中心,5家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一季度,我区积极对接淮矿参加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相关工作,目前正在准备相关材料。四是正确使用审批权限。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淮北市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行办法》;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统一平台,实现发改、住建、环保等职能部门“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2023年一季度以来,共办理企业投资备案项目9个,总投资约21.8亿元。
(四)服务业发展情况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统筹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家家悦综合产业园二期、高铁西站等项目顺利开展,绿金湖大湾区、凤凰新区项目积极谋划。隋唐运河古镇、万达、南翔云集等已形成各具特色、多元化、新业态的夜间消费经济示范点。持续开展“皖美消费·乐享相城”系列促消费活动。积极用足、用活国家、省、市级各类服务业扶持政策。一季度,《相山区促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出台,开展2023年迎新春购物季、汽车专题促消费活动2次,指导淮北李猛金属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淮北徽香昱原早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申报超100万农村电商品牌项目,目前市级审核已通过,提交省级审核。指导淮北家家悦冷链物流申报中央预算内冷链项目,目前省级审核已通过,国家正在审核,预计可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积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牢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平稳增长。一是加大项目建设攻坚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项目建设协调机制,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全区重点项目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大力度、快节奏,建立高质量投资“赛马”激励和“红旗”激励、黄牌“警示”机制,对项目建设推进较快的单位颁发“红旗”,对每月项目进度滞后的责任单位、包保单位,谋划项目不积极的单位及每季度没有项目入库纳统的镇街、开发区予以黄牌警示。尽快形成谋划项目抓前期、新开工项目抓入库、在建项目抓进度的良性工作格局。二是加大谋划储备攻坚力度。积极研究国家、省投资导向和重大政策,谋划储备一批投资总量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全力加以推进,并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的规划盘子,切实发挥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对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三是加快项目投资进度。牢固树立时间和效率意识,对于韶华庭院、朝阳花苑等建安工程类项目,督促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计划节点申报入库;对于中科达电路板、众显光电等已开工未纳统产业类项目,督促设备采购进度及发票等支撑材料摸排,确保贡献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区发改委将继续会同区统计局,对各镇街、开发区进行投资统计指导,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的同时“数出有据”。对因支撑材料不合格、统计工作不细致、统筹协调不力等造成投资流失的单位,坚决移交至纪委、组织等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二是抢抓发展机遇,切实做好产业转型。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建立战新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库,量身定制支持政策,跟踪对接服务。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把握沪苏浙产业升级转移趋势,聚焦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主导产业,以打造“食品制造、信息产业”两个百亿主导产业集群为目标,继续加大电路板、锂电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战新产业领域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以企业的集中入驻促进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以信息产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平台为依托,不断完善开发区厂房、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同时继续摸排辖区内可申报工程技术中心的相关企业,为我区产业发展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条件及重要资源。
三是强抓摸排培育,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发挥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核心地位和优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围绕着“新阶段现代化美好相山”,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质高效、重点突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服务业新体系,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力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围绕“文旅项目建设、商贸服务业做优做强”不断扩大服务消费供给规模,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以优秀文化氛围、新业态经济模式、高质量活动体验服务于人民群众,加快康养育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体育、居民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