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发改委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相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21-12-16 09:08

    2021,相山区发改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战略,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提质、城乡融合发展等核心工作,为全区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做出突出贡献。

一、2021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2021,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6%

)突出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牢固树立牛鼻子理念,深入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和区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机制,完善项目督查调度及动态考核体系,切实用好重点项目监管系统,做到项目进度实时掌握、动态调度,区重点项目及区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每月通报,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2021年全区实施重点项目232个,年计划投资162.2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24.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6.5%。圣景御苑、金鼎世家等项目正加快建设;淮北生物科技孵化基地、运河大观园等项目竣工交付或投产;世贸云图、聚德锂电池等57个新开工项目启动建设,开工率73.1%

加强政策研究,资金争取成效明显

紧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国家发行专项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等重大机遇,聚焦两新一重、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老城区改造、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凝心聚力谋划申报项目,积极向上协调争取政策,为重点项目实施夯实资金保障。全区今年已成功争取获批老旧小区改造、城镇雨污管网、沪皖相莘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等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2个,获批中央资金约1.95亿元;今年申报获批政府专项债项目1个(浙皖相长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2亿元,审定总额度11.2亿元,已累计获批双创信息产业园、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程等政府专项债项目11个,审定总额度95.5亿元

)聚焦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现代服务业支撑有力。统筹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家家悦淮北综合产业园一期、运河大观园竣工建成,南翔云集文化特色街区、安贞大厦项目进展顺利,黄里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提升工程正加快推进做好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工作,针对各行业龙头企业企业,一对一制定帮扶措施,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用足、用活国家、省、市级各类服务业扶持政策帮助辖区48家企业申报市级2020年度新纳统入库和年营收增速超20%的政策奖励资金212万元。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09.2亿元,增长9.2%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相山经济开发区获批安徽省十四五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园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21年三季度,战新产业稳定增长,全区17家战新企业完成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7.1%,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5.7%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出台《2021年相山区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工作要点》,计划实施产业融合重点项目31个,目前凤云路、迎凤路、张集街景观提升改造项目正按计划序时推进。加快芳香小镇与健康食品小镇建设,芳香大道已完成验收,小镇客厅正在加快建设;食品小镇客厅改造施工完成,凤竹路东延施工中。

(五)推进重点改革,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探索实施标准地改革。出台《相山经济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区域规划环评、区域能评、等10项区域评估。先后赴马鞍山经济开发区浙江长兴县考察交流标准地改革工作做法。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研究控制性指标设置标准以及操作流程,加快推进标准地出让。目前,已确定拟出让地块,正在与意向企业洽谈投资事宜,争取尽快挂网出让。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保障民间投资平等市场主体待遇。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后平均提交材料减少55%,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投资活力持续激发。依托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统一平台,实现发改、住建、环保等职能部门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今年以来共办理企业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143亿元。

突出社会服务,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稳步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出台《相山区202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相山区区级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项目录(2021年版)》,进一步分解任务,抓好宣传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上报双公示信息8873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8192条,行政处罚信息681条。在市场监管、环保、工程建设等14个领域实施信用承诺制度,相关信用承诺及时在信用网站公示,目前共上报信用承诺书423,承诺书类型主要包括主动公示型、行业自律型和信用修复型。依法对失信企业实施严格监管措施,对守信企业实施激励措施,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格局逐步形成。有序推进节能工作。深入落实节能“双控”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对淮矿集团、蓝宇洗精煤、刘东煤矿、金冠玻璃加强能源督查检查力度,帮助指导金冠玻璃光伏玻璃技改项目通过节能审查,前三季度全区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下降4.5%开展以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发放节能宣传手册3000余份,节能手提袋1000余个,节能宣传单2000余张,全区节能氛围进一步浓厚。

2022年工作计划

发改委将创新工作方式,奋力攻坚克难,认真扎实工作,全力推动发展和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

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经济重大决策的高参

一是贯彻落实重大政策。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省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加快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找准我区产业与长三角地区发达城市的契合点,深化与上海市莘庄工业区、浙江湖州市长兴县联系对接,探索徐州市各县区合作路径,创新实施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园区共建模式,推动沪皖相莘产业园、浙皖相长产业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抓好经济运行分析。认真分析全区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把握经济运行突出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阶段发展重点及对策建议,确保GDP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

(二)抓牢重点项目建设,做稳投资保增长的领头羊

一是抓好项目谋划与实施。做好项目谋划指导,帮助镇街、开发区和区直部门深度挖潜,排出一批高质量的重大项目动态完善区重大项目库2022年全区谋划编排重点项目237个,总投资1261.5亿元,年计划投资180亿元 。其中政府性投资项目92个,总投资124.8亿元,年计划投资39.5亿。二是强化项目调度与服务。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和区领导联系推进项目机制,坚持全区调度和专题调度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资金、环境、手续办理等问题,积极协调,主动服务,确保诺讯智能制造深淮电路板等项目年内全面投产;万达北地块(紫郡府)信息产业园三期等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着力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优化完善季度动态考核制度,全面提高重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全力争取政策资金。深入研究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等重大政策支持方向,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领域,认真谋划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并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的规划盘子,确保2022年资金争取再突破加快已获批资金项目建设进度,保证资金使用合理规范,不留隐患。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做提质量谋发展的先行者

一是推进战新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实施三重一创发展战略,围绕绿色食品(生物科技)、信息技术两大主导产业,一手抓高成长企业的培育,着力扶持德兰和创、盛美诺生物等战新产业企业发展壮大,全力推进智茂宸、伯科电子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打造省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一手抓龙头企业的引进,加快信息产业园、大学科技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加大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战新产业领域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以企业的集中入驻促进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以上。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强化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核心地位和优势,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制定出台相山区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综合分析服务业发展情况和动态趋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楼宇经济、文化旅游、养老托育、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把优先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软件和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推动相山经济开发区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建设。推进南翔云集商业街、运河大观园全面开业运营,家家悦综合产业园二期开工建设,发挥源创客、汽车城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效应,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积极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新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三是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辐射效应,编制2022年示范园建设重点项目清单,不断扩大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种植规模,多渠道建立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升示范园建设水平,积极打造国家、省级示范样板。着力建设芳香小镇、健康食品小镇完成小镇客厅、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年度建设任务,着力通过芳香小镇考核验收

围绕重点领域改革,做增活力强后劲的助力者

一是强化投资审批改革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把握产业准入政策,优化投资结构。依托安徽省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容缺受理模式,提高审批效率。二是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大力推进大电力直接交易和大企业直供气,鼓励企业采取集中供热代替燃气锅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全面落实开发区标准地改革举措,优化用地控制性指标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实现拿地即开工。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做惠民生补短板的担当者

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全区信用信息的全量归集与公示,完善企业与个人信用监管,开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是全面落实节能降耗贯彻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工作要求,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能耗监控,强化节能督查执法,把好源头审批关,两高项目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