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十八届六中全会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改革创新,注重质量效益,突出规划引领、抓好项目建设,为全区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做出突出贡献。
一、2020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3.5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5%。
(二)突出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按照“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坚持项目带动经济发展,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和“五项机制”,成立相山区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开展重点项目动态考核,加大项目推进力度。2020年全区实施重点项目212个,年计划投资150亿元,1-10月份完成投资13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0%。其中,列入市重点项目82个,年计划投资77.6亿元,1-10月份完成投资8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今麦郎软化饮品、盛美诺生物科技、温哥华城金水河畔南区等项目竣工交付或投产,南翔云集、文庭雅苑、恒大悦府等项目正加快建设,恒基城御龙国际、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园中学西侧地块等项目正在加紧办理前期手续。
区级“四个一”重大项目共47个,总投资369.9亿元,年计划投资87.1亿元,截至目前,黄里景区西山北路、城乡供水一体化等39个项目开工在建或竣工建成,完成投资68.9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79%,超序时进度1.3个百分点。其中,纳入市级“四个一”重大项目21个,截止目前,双创信息产业园、中湖明月等20个项目开工在建或竣工建成,完成投资59.2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85%,超序时进度7.7个百分点。
(三)加强政策研究,资金争取成效明显
资金争取成果丰硕。抢抓发展战略机遇期,认真研究国家、省级政策和文件精神,精准谋划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今年以来,共获批各类资金73.7亿元。其中,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4个,获批资金6283万元;先后申报专项债项目13个,总投资175.4亿元,申报额度109.7亿元,其中,双创信息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等9个项目已获批入库,审定专项债额度73.1亿元,已发行4.6亿元。用足、用活各级各类扶持政策,组织昊佳、杨府锦、金冠玻璃3家企业申请皖北贴息资金135万元;为阜邦生物科技争取市“三重一创”专项扶持资金61.13万元。帮助乐新商贸、曦强乳业、敬贤堂等13家企业进入国家、省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并获批专项再贷款1.91亿元;帮助66家企业申报市级2019年度新纳统入库和年营收增速超20%的政策奖励资金302万元。
(四)聚焦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现代服务业支撑有力。年初受疫情影响,第三产业受到巨大冲击,随着我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政策统筹推进,多数行业业务活动稳步恢复,服务业发展快速回暖,有效推动全区经济发展,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84.5亿元,增长3.3%。十大服务业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盉街项目已建成运营;南翔云集文化特色商业街、运河大观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零售数字科技产业园项目已入驻企业25家。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积极组织申报省级生物制造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生物食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指导阜邦生物争取市“三重一创”专项引导资金61.13万元。积极对接上级发改部门,完成战新产业企业统计库调整工作,新入库战新企业3家,预计2020年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5%。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出台《2020年相山区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工作要点》,计划实施产业融合重点项目33个,目前开发区道路及基础配套设施、渠沟镇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正按计划序时推进。加快芳香小镇与健康食品小镇建设,芳香大道完成验收,钟楼街改造项目正在实施,前柳园规划设计方案通过评审;食品小镇客厅正在实施,凤竹路东延工程正在规划设计。
(五)推进重点改革,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事业单位车改工作顺利完成。结合我区实际,拟定《相山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意见》,经车改领导小组会议、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推进实施。5家区委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完成各自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通过车改办初步审核;34家区直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下属事业单位《车改方案》的批复工作,车辆核实验收工作即将完成。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保障民间投资平等市场主体待遇。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后平均提交材料减少55%,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投资活力持续激发。今年共办理企业投资项目42个,总投资82.6亿元。
(六)突出社会服务,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稳步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出台《相山区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定期对各单位“双公示”信息以及信用承诺书报送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截止目前,全区共上报“双公示”行政许可信息11430条,行政处罚信息1535条。在市场监管、环保、工程建设等14个领域实施信用承诺制度,共上报信用承诺书585条。联合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卫健委等5家单位对相山区辖区内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共指导95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强化落实双基建设。出台《2020年相山区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工作要点》,分解八大建设任务23项具体工作至全区8家单位,确保“双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2020年入库项目共11个,其中基础教育类项目3个,社会服务类项目2个,医疗卫生类项目1个,残疾人服务类项目2个,文化教育类项目3个。有序推进节能工作。合理分解节能“双控”目标任务至各有关单位,开展以“绿水青山,节能增效”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制作宣传展板20余块,发放节能宣传手册2000余份,节能手提袋1000余个,全区节能氛围进一步浓厚。
二、“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导经济发展
一是编制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牵头编制《相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相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为我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强化宏观经济分析研判。抓好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重点工作,做好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研究和监测,提出对策建议,形成《相山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思考》、《相山区“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思路》《相山区服务业发展情况报告》等课题研究材料,为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做好重大战略实施工作。认真研究国家、省出台的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相山区五大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山区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创新驱动进一步加强,城乡差距进一步拉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开放交流进一步扩大,民生福祉进一步增进。
(二)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提速赶超的“突破口”,以项目的大推进带动经济的大发展。
一是科学谋划,做好项目计划编制工作。紧扣省、市重大战略和投资重点,在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民生事业等领域,谋划储备了一批大项目。三年来,滚动实施区重点项目890个,累计完成投资约764.8亿元。二是监管并重,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深入实施“四督四保”制度,及时跟踪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实施进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推进项目加快建设。五年来,万达广场、中国供销淮北大市场、今麦郎软化饮品等150个项目竣工交付或投产,世茂云图、双创信息产业园、家家悦综合产业园等290个项目开工建设,御龙国际、相山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相山区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中心等112个项目转化实施。三是全力以赴,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成功获批淮北市相山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源创客科技服务类服务业集聚区。争取大梁楼塌陷村庄搬迁等7个项目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获批专项建设基金2.494亿元;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5个项目,获批预算内资金约2.8亿元。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债支持,先后入库项目9个,总投资121.9亿元,审定专项债额度73.1亿元。
(三)持续抓好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对接“三重一创”“四基一高一大”等重大战略,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领域精准布局,经省政府批准,调整开发区主导产业为食品制造和信息产业2大主导产业。完美生物科技、果力智能科技、奇扬智能科技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入驻建设,人良生物、阜邦生物、奇扬智能、思朗食品等10余家企业新增纳入战新统计库,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速约21%。信息产业破题发展,信息产业园启动建设,一期标准化厂房4#、5#车间主体已完工,年内交付使用,裕维鑫达电路板、博大新能源等20余家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相继签约落地,信息产业集聚发展雏形初现。二是抓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启动以来,已累计实施项目201个,累计完成投资495.8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1.2%。其中,天地人科技集团、金冠玻璃、曦强乳业等110家工业企业已关停重组或搬迁入园。累计妥善安置企业职工3.5万人,腾退工业用地面积5.69平方公里,完成企业搬迁改造任务的98.2%。2018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省政府通报表扬。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编制完成《相山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保障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充分发挥凤凰山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优势,带一产提三产。相山区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18年相山区芳香小镇获评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2019年相山区健康食品小镇获批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
(四)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工作
扎实稳妥开展新型城镇化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相山区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暨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年度任务台账,每季度督查调度改革实施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专项整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出台《相山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有序推进。累计清理僵尸企业9家,盘活闲置用地约800亩。组织21家企业参加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用电成本8.3%。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工作,简化项目投资审批程序,清理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节能评估等前置条件。按照《国家产业调整指导目录》,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五年来,共办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61个,总投资约507亿元。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制定《相山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执法执勤用车改革办法》《相山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意见》《相山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报销管理办法》《相山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改车辆处置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改革后保留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车辆104台、司勤人员23人,公务交通支出节约7.92%。参改事业单位改革后保留车辆52辆,改革后节支率17.67%。
(五)扎实做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深入贯彻创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标准,成立相山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统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区级目标考核范畴。制定出台《相山区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工作要点》及《工作目录》等一系列文件。累计上报双公示行政许可信息50158条,行政处罚信息4743条,上报数目位居各县区首位;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相山区“红黑榜”发布制度》,累计公布“诚信红名单”81条,“诚信黑名单”85条。
三、承担国家、省、市、区级重要改革试点任务进展情况及特色亮点
区发改委未承担国家、省、市、区级重要改革试点任务。
四、“十四五”工作重点方向
(一)加强宏观调控,当好参谋助手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注重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的研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把宏观调控、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经济作为重点,抓住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研究,编制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并做好计划执行与监督。密切关注我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基建、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认真做好经济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工作,积极为区委、区政府议大事、出主意,当好参谋助手,及时提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抓好项目建设,夯实发展支撑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坚持注重统筹、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精准发力,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强化部门协同,深化“四督四保”制度和五项机制,继续加强分级分层调度,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统筹调度作用,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搞好项目长远规划和项目库建设,形成转化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调整一批的良性项目动态管理机制。重点破解制约项目开工、建设的用地指标、土地征收、前期手续、资金供应、招标投标等各类问题,切实推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截止目前,已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251个,总投资2117.86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950.31亿元。
(三)聚焦新兴产业,提升发展质量
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真落实“三重一创”及“四基一高一大”重大战略,围绕打造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技术两个百亿产业的目标,加快培育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锂电新能源、半导体材料、虚拟现实终端产品、功能性食品等重点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老城升级、新区建设,依托楼宇经济、重点项目、产业园区等载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进服务业向集群、特色、高端发展,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集聚区及示范区。
(四)聚焦重大战略,抢抓发展机遇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落实国家发改委《促进皖北承接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国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间合作,谋划产业协同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大唐电厂地块开发利用,全面完成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各项工作,将相山区打造为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经济循环畅通引领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域绿色融合发展样板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区。
(五)深化重点改革,强化社会服务
重点推进相山经济开发区改革,围绕提升开发区行政效能,探索实施标准地、区域评估等改革举措,深化简政放权,做好相关权限能放尽放。大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完善园区供热、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形成生态环境内循环。严格执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制定分解节能工作“十四五”目标任务至各镇街、开发区、相关部门,严把新扩建项目能评关,强化日常监管和监测预警,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任务。继续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推进各项基础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满意度。
五、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发展改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发改委将继续创新工作方式,奋力攻坚克难,认真扎实工作,全力推动发展和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宏观经济监测
科学编排年度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结合相山区发展要求,科学安排确定2021年度主要经济指标,认真研究和编制好202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报区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将“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五大发展行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战略相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理清思路。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分析我区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行。
(二)加大项目建设攻坚力度
一是加强投资报送力度。会同区统计局做好项目纳统的指导工作。要求各镇街、开发区、各部门在提前收集项目入库所需的各项材料,及时补差补缺,确保能报尽报。二是加强项目推进力度。全面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和五项机制,继续实行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及“四个一”重大项目调度机制。继续实行重点项目管理动态考核,确保项目按序时推进。推动世茂云图、兰墅颐景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智能制造产业园、万达北地块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家家悦综合产业园一期、图锂新能源锂电池等在建项目竣工投产或交付。三是加强项目督查力度。进一步做好项目的动态管理,充分利用相山区重点项目管理系统、项目调度监管平台和APP,实时监督项目进展。加大问题交办力度,对进展缓慢以及存在问题久拖不决的项目,跟进督查,及时交办,推动实施。四是加强项目储备力度。瞄准国家、省、市政策导向,围绕绿色食品、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以及两新一重、老城区改造、社会保障等领域,谋划、编排一批投资总量大、带动作用强、关注度高的重点项目纳入区重点项目库,全力加以推进,并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的规划盘子,切实发挥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对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已谋划2021年重点项目272个,总投资147.8亿元,年计划投资181.4亿元。
(三)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深入贯彻省市“三重一创”重大战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围绕绿色食品(生物科技)信息技术两大主导产业,一手抓高成长企业的培育,着力扶持德兰和创、阜邦生物等战新产业企业发展壮大,全力推进完美生物科技、博大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培育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及专项,加快打造省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一手抓龙头企业的引进,加快信息产业园、生物科技孵化基地、源创客企业加速器等平台建设,加大电路板、锂电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战新产业领域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以企业的集中入驻促进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落实中央、省、市、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综合分析服务业发展发展情况和动态趋势,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并举,加快推进南翔云集商业街、运河大观园等服务业项目建设,发挥源创客、汽车城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效应,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积极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新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
(五)强化上级政策资金争取
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投资导向和重大政策,积极争取2021年专项债、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中央资金,提前做细做实前期工作,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盘子”。强化企业政策宣传和与上对接争取的力度,重点围绕列省级重点项目争取土地占补平衡指标,做好省、市“三重一创”专项资金、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皖北引导资金等政策资金申报争取工作。
(六)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发挥好发改的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牵头作用,对承担的改革任务主动负责,对其他部门改革任务进行综合把握。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开发区创新改革,探索标准地、区域评估等改革方式。积极巩固改革成果,对已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意见,积极推进实施,扩大宣传影响。
(七)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切实推动节能降耗,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高能耗企业的实时监测,严把新上项目节能关,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加快开发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满足园区企业用热需求,确保完成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及强度“双控”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监管,逐步形成“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格局。着力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水平,加快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八)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加强干部教育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全体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建立行之有效的目标导向机制、压力传递机制和激励考评机制,强化结果运用,打通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相山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