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相山区发改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战略,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提质等核心工作,为全区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做出突出贡献。
一、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持续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和“领导加专员、部门加载体、目标加序时、清单加闭环、倒查加问责、考核加奖惩”六项制度,项目责任单位、配合部门、载体单位间加强联动,贯穿“谋划—可行性研究—立项—规划设计—招标—征迁—土地报批—开工—入库—竣工”全生命周期,强化要素保障,持续紧密配合,能早干的早干,能快干的快干。实施精准建库行动,落实好“一项目一清单”,定性分析、“对症下药”,明确解决方案、限期完成整改,打通项目建设“中梗阻”,全力加快项目投资进度。动态谋划更新2023年全区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目前计划实施2023年重点项目321个,总投资1706.9亿元,年计划投资195.9亿元,各项指标对照去年均大幅提升,为全市投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紧盯全区项目时序节点,按照“宜早则早,能快就快”的原则,所有项目上半年必须开工建设,开工当月要达到入库进度标准。目前所有续建项目均已正常复工建设;光电科技产业园、姑速迪电路板等34个新上项目已启动实施;凤霞西路、相西花园三期等41个已先后入库;众显光电、精密制造产业园等9个上半年全省集中开工项目均已开工并申报入库,开工率、纳统率均为100%。
(二)聚焦政策研究争取资金支持
紧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国家发行专项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等重大机遇,聚焦“两新一重”、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老城区改造、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凝心聚力谋划申报项目,积极向上协调争取政策,为重点项目实施夯实资金保障。今年我区第一批政府专项债已完成额度审批17.6亿元,相关单位已提前做足准备,加快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同时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加强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抢抓其今年对项目资金支持政策,获得更多资金保障;积极对接大型国企、央企,积极推介我区项目,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2023年以来,已上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储备项目13个,申请中央预算内金额8亿元。已获批专项债发行额度17.61亿元,其中4个项目资金已下达,相山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今年已下达2.5亿元)、相山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已下达2.56亿元)、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提升工程(今年已下达1.4亿元)、黄里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提升工程项目(今年已下达500万元),共下达资金5.76亿元。
(三)聚焦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服务业发展总体向好。统筹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黄里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提升工程、运河大观园等竣工建成,南翔云集文化特色街区、国购碧乐城商业广场项目等顺利落地,家家悦综合产业园二期、老啤酒厂特色街区、友谊巷青春里特色街区加快推进,绿金湖大湾区、凤凰新区科学谋划,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镇街、开发区做好服务业企业摸排培育工作,针对各行业龙头企业,“一对一”制定帮扶措施,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确保企业纳统入库。用足、用活国家、省、市级各类服务业扶持政策,帮助辖区企业申报市级2023年度新纳统入库和年营收增速超20%的政策奖励资金。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融合发展,依托汽车后市场集聚区、源创客集聚区、隋唐运河古镇集聚区,积极推动南翔云集特色产业街区申报工作。预计上半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142.9亿元。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带一产提三产,全面完善示范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水平,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四)聚焦社会服务增进发展动力
稳步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定期对各单位“双公示”信息以及信用承诺书报送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2023年以来,全区共上报“双公示”信息2834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2615条,行政处罚信息219条。在市场监管、环保、工程建设等13个领域实施信用承诺制度,相关信用承诺及时在信用网站公示,目前共上报信用承诺书257条。依法对失信企业实施严格监管措施,对守信企业实施激励措施,“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格局逐步形成。有序推进节能工作。围绕市下达能源双控目标,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节能统筹规划,合理分解下达指标任务;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制度,对能耗1000吨以下的项目实行承诺制;强化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设备的节能管理,推进淮矿集团、金冠玻璃等重点用能单位完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持续推进相山区重点用能单位完成“一企一策”重点工作;建立覆盖区、镇街、村社区的“三级”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监管网络,确保全区电力设施安全平稳运行和良好供用电秩序。积极开展暖民心行动。聚焦就业创业、“一老一小”、便捷生活、舌尖安全,积极开展暖民心行动。截至目前,在全区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60余场,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0000余份,安装社区快聘小程序等宣传牌3000余块,各类展板450余块,入户宣传12377户,发放各类问卷5000余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836余条,组织口腔科医生进校园 51个、进机关单位 1个,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52次、义诊110余次,开展现场烹饪活动20余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经济重大决策的“高参”。
一是贯彻落实重大政策。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省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加快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找准我区产业与长三角地区发达城市的契合点,特别是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深化与徐州市云龙区联系对接,加强和云龙区沟通交流,考察学习其现代服务业优秀工作经验,探索建立相云现代服务业共建园区。二是抓好经济运行分析。认真分析全区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把握经济运行突出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阶段发展重点及对策建议,确保GDP、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二)抓牢重点项目建设,做稳投资保增长的“领头羊”。
一是抓好项目谋划与实施。做好项目谋划指导,帮助镇街、开发区和区直部门深度挖潜,排出一批高质量的重大项目,动态完善区重大项目库。二是强化项目调度与服务。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和区委区政府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坚持全区调度和专题调度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资金、环境、手续办理等问题,积极协调,主动服务。着力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优化完善季度动态考核制度,全面提高重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全力争取政策资金。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提高重视和谋划热情,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宏观政策导向,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领域,认真谋划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并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的规划盘子,力争第二污水处理厂、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积极谋划园区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园区供热管网改造提升、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重大项目,力争获批更多专项债项目。
(三)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做提质量谋发展的“先行者”。
一是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调度。统筹推进家家悦综合产业园二期建设、黄里景区、工业旅游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在谈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纳统。多措并举创新模式促消费。抓好新增企业“升规纳统”工作。加大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摸底排查力度,对照各行业纳统标准,结合我区服务业发展的短板行业,及时把符合政策、具有一定规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纳入企业库。紧盯软件信息、人力资源、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着力搭建专业化平台经济,确保年度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二是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种植规模,多渠道建立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升示范园建设水平,积极打造国家、省级示范样板。
(四)统筹社会服务发展,做促提升补短板的“担当者”。
一是持续做好信用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政务信用信息公开,及时全量上传双公示信息、信用承诺书和信用动态等宣传信息,依托“信用淮北”进行公开。进一步落实合作备忘录,落实失信行为惩戒措施。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明确信用修复渠道,规范信用修复流程,加强信用修复监督管理,保障失信主体合法权益。二是全面落实节能降耗。贯彻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工作要求,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能耗监控,强化节能督查执法,把好源头审批关,严控“两高”项目准入。三是认真履职抓好工作。真抓实干,做好民生工程、粮食安全、国防动员等职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