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相山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0亿元,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完成310亿元,主导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占全市总额的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5%。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坚持稳投资、扩内需,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项目投资推进有力。全年实施重点项目329个,完成投资113.6亿元。金冠玻璃二期、盛美诺多肽产业园等47个项目开工建设,飞域实验室、甲第公馆等76个项目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市全民健身中心等57个项目竣工投产。抢抓中央宏观调控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各类政策资金,上报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10个,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4000万元,获批专项债3.58亿元。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开展“人才相山行”系列活动67场,建设在外人才工作站4个,引进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26个。全省率先在上海G60松江中安科创园设立科创飞地(985沪淮科创协同中心),累计招引落地项目16个,总规模10亿元的淮北市新能网联产业基金成功出资揭牌。优化调整14个招商组和3个驻外招商中心,全年新签约项目4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
消费市场扩容升级。举办汽车展、电动车购物节、家博会等系列促消费活动20场,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家电以旧换新交易额达1.3亿元,全市占比63.3%。放大主城区服务业基础优势,打造万和巷、国购夜市等一批夜经济示范点,挂牌众安智慧建筑大厦等主题楼宇10家。拓展“文旅+工业”,依托老啤酒厂原有建筑遗存,加快推动总投资30亿元的相山文创街区项目建设。淮北牛奶厂鲜奶体验店、碧乐城获评省级皖美消费新场景百佳称号。
(二)坚持抓产业、促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工业经济集聚壮大。扎实推进制造强区,新增翌光科技、禾丰牧业等规上工业企业6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8亿元,居全市第一。主导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比重61.6%。PCB产业迎来快速增长期,产值同比增长55%。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项目20个,预计技改投资增长10%。新增奇扬智能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多成电子等省专精特新企业8家,新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1家。推进15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19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淮矿股份临涣选煤厂认定为国家5G工厂,在全市实现5G工厂“零”的突破。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成功招引小鹏、比亚迪王朝等新能源汽车品牌6家,改造提升二手车一条街,二手车销售收入达3.3亿元,同比增长150%。电商产业加快发展,皖北电商产业园成功获评安徽省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渠沟镇成功申报省级农村电商强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家家悦综合产业园二期、皖北电商产业园正式运营,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7家、限额以上商贸业企业34家,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居全市第一。
科技创新蓄势聚能。“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行动成效显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87家。翌光科技、人良生物成功申报2024年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新增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8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18项,全年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26.9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淮北分中心(相山孵化器)、创辉智巢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签约,淮速引擎众创空间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
(三)坚持兴城镇、美乡村,协调发展迈步向前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鲁楼村入选省第二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建成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2个。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完成农村改厕382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以上。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6.53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1户。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120万元。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延包合同签订率99.7%,居全市第一。油坊村帮扶车间项目被认定为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典型。获评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评价好等次。
城市能级跃档提升。完成52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鹰山、渠沟等20个片区,惠及居民15810户。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7部,启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200部,建设新能源充电站190桩,投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1428组,建成万达、翡翠岛等12处停车场,新增地面公共车位710个、地下停车位1500余个。打造火车站游园、学院路等5个口袋公园,完成绿地养护100余万平方米。打通惠黎西路等断头路3处,改造提升孟西路、煤城路等道路4条。
园区建设不断深化。新建污水管网1.5公里、供水管网1.8公里、标准化厂房约27万平方米,交付使用职工宿舍878套,组件报批建设用地项目8个。主动靠前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常态化召开银企对接会22场,深入推广“人才贷”“政银担”等业务,解决企业融资需求2.16亿元。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新增减税降费金额2.57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1317万元。
(四)坚持内改革、外开放,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重点改革卓有成效。圆满完成机构改革各项任务。配合市人民医院开展城市医疗集团改革,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共享。“标准地”改革深入推进,完成9宗地块667亩土地出让,处置低效工业用地842亩、批而未供土地2882亩。“程阁模式”相关经验做法获得省、市领导肯定,全省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淮召开。“流动办公桌”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刊登宣传,社区“一岗通办”改革获评2024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全年新增私营企业2865户、个体工商户8387户。为企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精准推送各项优惠政策,累计上线“免申即享”政策服务138项。大力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组织招聘会121场,达成就业意向5510人。持续推动联合执法,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实行“有温度的执法”,入企检查次数降低30%,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搭建“一起相未来”小程序,收集企业各类诉求164条。实施水土保持统一监测项目,为企业节约资金200余万元。
开放合作共享共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选派优秀干部5批14人次赴长三角地区学习锻炼。举办“上海虹口企业淮北行”活动,与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淮宿蚌城际铁路、徐淮阜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成功举办中国食品出海打造产业新“食”力论坛、长三角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论坛、2024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安徽“双创汇”·淮北科技成果相山专场对接会等展会。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60万美元,同比增长28.6%,占全市总量的44.7%,增速、总量均居全市第一。淮北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14家,实现跨境进出口总额3000万元。成功推动本地二手车出海中东,实现全市二手车出口“零”的突破。新增外贸实绩企业6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
(五)坚持重管控、强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污染防治有力有效。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完成青阳沟、合众沟、新庄青阳坑3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主要河流水质均达到Ⅳ类地表水质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措施,秸秆禁烧连续十一年实现“零火点”,PM2.5平均浓度达41微克/m3,优良天数比例为72%,均居全市第一。中央第一、二轮生态环境问题及省交办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有序推进。
绿色生态持续向好。全面落实能源消费“双控”要求,对淮矿集团、金冠玻璃等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耗在线监测,实行“一企一策”监管,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淮矿股份涡北选煤厂、淮北选煤厂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跃进河获评全省第四批幸福河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落实有力,顺利通过水利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域”的五年复核。开展“绿美江淮”行动,新增造林204.4亩,完成退化林修复1005.7亩、森林抚育3015.9亩。开展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全区节能降碳氛围进一步增强。
(六)坚持惠民生、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50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预计完成14.9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89.1%。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新增城镇就业1.58万人,“三公里”就业圈实现社区全覆盖,安康社区被省人社厅认定为“三公里”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新增家政服务人员1014人。全力兜牢社会救助底线,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381.4万元,惠及困难弱势群体15万人,88个村(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资助学前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学生2120人次。开办2-3岁托班32处,新增托位200个。探索开展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
社会事业协调并进。新开办幼儿园2所,新增公办学位540个。建成教育集团12个,涵盖学校20所,集团化办学在校生数量占比60.7%。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开展“日间病床”诊疗服务。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通报表扬。新增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2个,完成250户适老化家庭改造任务,东山街道适老化改造案例入选长三角适老化改造优秀案例。
安全底线守稳筑牢。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阅批群众来信等制度,发布《相山民声》51期,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7.8%。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整改重大隐患158处。深入开展“瓶改管”“气改电”和“畅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行动,完成“瓶改管”“气改电”2350户,整治消防通道堵塞占用等问题隐患942处、无水小区41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推进反诈人民战争,诈骗案件立案同比下降13.4%、损失同比下降26.7%。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查处食品安全案件406件、药械化普通程序案件51件。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能持续积蓄,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区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待加强,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新动能引育力度相对较弱,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加快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需抓紧布局;服务业结构不优,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新兴服务业规模不大、发展不快;民生领域社会保障仍需加强,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城市人居环境及城市功能有待改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2025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立足当下,兼顾长远,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相山实践推向深入。
202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能耗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实际工作中,要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25年全区将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扩投资、促消费,高效能积蓄发展后劲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关注国家最新政策导向,瞄准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和“两重”“两新”等支持政策,统筹做好方案编制,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盘子”。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实施重点项目320个,总投资1066.6亿元,年计划投资150.5亿元。工业方面,加快建设佳宇至上液晶显示屏、拓深电力安全监测设备等24个项目;服务业方面,加快建设绿色食品冷链物流园、淮孟商圈城市更新等21个项目;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建设曲阳片区城市更新、汽车后市场等28个项目。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和区委、区政府项目建设协调机制,着力做好项目签约、开工、投产全流程服务保障,进一步优流程、减环节、解难题,推动项目早开工建设、早投产达效。
精准实施双招双引。做好人才引育,依托商协会探索招才引智新方向,发挥“引才合伙人”“在外人才工作站”作用,选派干部前往上海、徐州等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努力打造与相山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人才贷”等信贷产品推广力度,发挥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在人才服务方面作用,持续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第一要事”理念,聚焦高端绿色食品、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围绕“3+N”主导产业,深化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方式,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贡献度高、前景广阔的标志性项目和龙头企业,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个。深入与省级国有投资机构、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知名投资机构、专业基金等机构合作,力争实现产业类基金多元化覆盖。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聚焦汽车、家电、餐饮、服务等领域,持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发挥主城区文化、旅游、商业等资源集聚优势,围绕购、食、逛、游、秀等领域,提档升级淮孟、万达碧乐城、隋唐古镇、南翔云集四大商圈,重点打造友谊巷、相山文创街区等特色街区,连点成线培育全域消费新场景、打卡地,实现消费链条全打通,线上线下全融合。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绿色健康消费,壮大夜经济、私域零售、社区电商等新型消费模式,培育纳统商贸企业80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二)着力提效能、增效益,高质量推动产业升级
加快新兴产业提速进位。做实产业链延链补链文章,引导普浩集成电路、翌光科技等电子信息企业向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等领域延伸。以育龙头、强产业为引领,培育省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以上、国家“小巨人”企业2家,争创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加快优质品牌培育,组织企业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境外重点国际性展会等大型展销推介活动。深入实施制造业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不断提升消费品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4家以上,确保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20亿元以上。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支持味知轩、鲜满多等企业“三化改造”,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项目20个。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大力实施20项现代服务业重大工程,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创新区。聚焦科技服务、软件信息、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谋划招引,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推动青网(淮北)数智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园运营,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100家以上。抓好冷链物流园、快递物流园二期项目建设,持续推动物流供应链服务降本增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重点推动苏宁易购鼎盛旗舰店等商贸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皖北电商直播基地,着力招引一批龙头引领、示范带动的电商企业、平台企业,力争网络零售额突破3亿元。优化二手车智慧交易平台,打造国内领先的汽车后市场服务区,力争二手车交易额突破5亿元。
加快科技创新提标扩面。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支持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技术研究院、检测共享研发中心等平台,实施产学研合作50项,申报省市科技攻关2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28亿元。大力支持马培德、杨府锦等企业争创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淮北分中心(相山孵化器)、创辉智巢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创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着力聚动能、优机制,高站位推动改革落实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拓展区级“一件事”可办事项,打造“一件事”一窗受理、协同办理、限时办结、高质高效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提升零基预算改革成效,探索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健全区属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做强开发区市场化运营平台,推动资产管理、项目建设、招商运营等公司高效运转。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建立“科技副总”选派科技人才库,打通高校院所赋能企业发展“绿色通道”。深化主城区菜市场统一收银改革,实现农贸市场营收“化零为整、颗粒归仓”。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严格落实《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通过 “一站式” 服务和简化流程,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深入实施“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用心用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推动惠企政策“即申即享”“免审即享”和政策资金“一键送达”,加强政银企对接,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
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制定《2025年相山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加强与上海虹口、莘庄等长三角地区交流互访、溢出承接、产业合作、成果转化、选派干部驻点等。组织企业参加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人才发展论坛等活动,对接优质资源,吸引高层次人才,推进成果转化落地。加强与云龙区教育、医疗、产学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升合作帮扶质效。按照省级标准打造淮北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跨境服装供应链制造基地、跨境进出口选品中心,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积极参加“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组织吉源(淮北)、贝宝食品等重点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际性展会,引导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国家等新兴市场,新增外贸企业10家以上。大力推进二手车加速出海,力争实现二手车出口总额1亿元以上。
(四)着力提品质、增活力,高能级推动城乡融合
提升城市发展“新内涵”。深化数字赋能智慧城市管理,发挥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作用,实现“平台联通、管执联动、一网统管”。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推进职防院小区、矿建小区等19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开发区西片区、渠沟镇桥头片区、董庄社区南侧地块3个城中村项目,完成216套城市危旧房改造任务。建设充电桩设备(含车棚)500组、新能源充电桩300个、光伏储电示范点3个,更新改造老旧电梯200部。新建口袋公园3个、城市绿道1.3公里,开放共享城市公园绿地3处。
勾勒乡村振兴“新形象”。全面落实“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任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29万亩,建设2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和1万亩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扎实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新增省级精品示范村2个、省级中心村1个。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新增农技推广示范基地4个,建设相山区科技小院。擦亮“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品牌,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食品供应基地、预制菜生产加工基地、绿色食品冷链物流基地。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改造农村户用厕所128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建设农村公路4.8公里。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力争培育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等涉农市场主体10家以上。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以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打造园区建设“新图景”。持续优化发展布局,完成四至规划调整、园区单元详细规划编制和多分子肽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要素保障,降低蒸汽、天然气等要素成本,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主干管网设施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快递物流园”项目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处置低效工业用地400亩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在全省开发区考核中位次前移。
(五)着力强保护、促生态,高水平推动绿色发展
增添生态环保亮色。持续巩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果,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后半篇”文章。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七大提升行动”,加大工地道路扬尘、焚烧、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管控力度。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工作,深化跨界水体联防联控机制,落实“河长+检察长制”,统筹推进萧濉新河流域、渠沟镇西部片区水系等水生态建设。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源头治理,严格“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快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扩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程阁模式”覆盖面,力争2025年底前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厚植绿色低碳底色。抓好节能减排降碳,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严格执行产能控制和置换政策,鼓励引导金冠玻璃等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加强重点企业用能动态管理,严格能耗强度准入标准,有序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整治。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企业绿色化转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培育壮大绿色新产业新业态。严格落实“林长制”,规划新造林面积50亩,巩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等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理念。
(六)着力办实事、解难题,高标准增进民生福祉
全力筑牢民生保障。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设置“一站式”综合窗口,实现税务、社保、医保等业务“一窗联办”,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创建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53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开展“2+N”招聘活动110场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率95%以上,加强重病重残、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加强口腔预防保健,适龄儿童窝沟封闭覆盖率42%以上。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培育养老“康辅”品牌企业2家。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完成中健淮旅养老公寓医养结合项目、利民社区、惠民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建设。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与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新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1家。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建设,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新办淮北市第二实验幼儿园风荷园,提供普惠性学位540个。巩固中小学幼儿园安防建设,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持续完善医疗系统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完善双向转诊、精准推进镇(街)、村(社区)分级诊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类专科医院、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依托“15分钟阅读圈”建设,谋划实施2025年公共文化空间工程,做好迷你马拉松、职工运动会、第三届“和美乡村”骑游节等品牌赛事组织工作,积极申报《2025年全国跳绳联赛安徽淮北站》《2025年中国广场舞大赛淮北站》《2025年全国击剑大赛淮北站》3项国家级赛事活动。强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提高区域内文物保护力度,大力支持周氏面皮、宗氏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讲好相山“非遗”故事。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理念,完善安全风险排查整治机制。持续深化工商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消防、电动自行车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力争减少一般事故,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加强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确保综合债务率持续下降。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防止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确保问题清仓见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积极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持续打造群防群治工作品牌。
各位代表,实现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指导下,全面总结“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全力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相山而努力奋斗!
附件:1.2024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表
2.相关名词解释
3.相山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集中建设区清单
附件1
2024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表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4年目标 (%) |
预计完成情况 (%) |
1 |
地区生产总值 |
增长6% |
3% |
2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增长6% |
1.6% |
3 |
固定资产投资 |
增长10% |
完成113.6亿元 |
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增长7% |
4% |
5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增长6.5% |
4% |
6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增长8% |
6.5% |
附件2
相关名词解释
1.集团化办学:指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的办学体制。
2.三化改造: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3.两化融合: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4.“标准地”改革:指在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性指标、实现项目开工建设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及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后,面向工业项目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
5.企业宁静日:指行政执法机关非因特殊紧急事项,在该时间段不得进入企业实施各类行政执法活动。
6.“绿美江淮”行动:指绿美村庄、绿美乡镇、绿美城市、绿美园区、绿美校园、绿美河湖、绿美景区、绿美通道、绿美森林提升及绿色产业发展十大行动。
7.救急难:指对因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状况导致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群众开展救助。
8. 瓶改管气改电:指瓶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气、电磁炉。
9.七个强区:指活力涌动的科创强区、动能充沛的制造强区、高端现代的服务业强区、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区、环境优美的生态强区、英才荟萃的人才强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区。
10.两重两新: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11.“3+N”主导产业:指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和若干个细分产业链。
12.“小巨人”企业:指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3.千万工程: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14.“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指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附件3
相山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集中建设区清单
序号 |
片区名称 |
所在县区 |
位置 |
1 |
淮北市绿金湖片区 |
相山区 |
任圩街道 |
2 |
淮北市相山区绿金湖南片集中建设区片区 |
相山区 |
任圩街道 |
3 |
淮北市相山区绿金湖(北部)集中建设区片区 |
相山区 |
任圩街道 |
4 |
相山区经济开发区片区 |
相山区 |
相山经济开发区 |
5 |
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 东片集中建设区片区 |
相山区 |
相山经济开发区 |
6 |
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 西片集中建设区1号片区 |
相山区 |
相山经济开发区 |
7 |
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 西片集中建设区2号片区 |
相山区 |
相山经济开发区 |
8 |
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 中片1号片区 |
相山区 |
相山经济开发区 |
9 |
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 中片2号片区 |
相山区 |
相山经济开发区 |
10 |
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 南片1号片区 |
相山区 |
相山经济开发区 |
11 |
淮北市相山区曲阳1号片区 |
相山区 |
曲阳街道 |
12 |
淮北市相山区曲阳2号片区 |
相山区 |
曲阳街道 |
13 |
淮北市相山区曲阳3号片区 |
相山区 |
曲阳街道 |
14 |
淮北市相山区任圩1号片区 |
相山区 |
任圩街道 |
15 |
淮北市相山区任圩2号片区 |
相山区 |
任圩街道 |
16 |
淮北市相山区 萧濉新河西1号片区 |
相山区 |
渠沟镇 |
17 |
淮北市相山区 渠沟镇1号片区 |
相山区 |
渠沟镇 |
18 |
淮北市相山区老城片区 |
相山区 |
西街道、东街道 东山街道、相南街道 |
19 |
淮北市相山区淮纺片区 |
相山区 |
三堤口街道 |
20 |
淮北市相山区新城片区 |
相山区 |
南黎街道 |
21 |
淮北市绿金湖南部1号片区 |
相山区 |
任圩街道 |
22 |
淮北市绿金湖南部2号片区 |
相山区 |
任圩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