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区发改委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相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25-07-30 10:29

2025年以来,相山区发改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战略,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提质等核心工作,为全区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做出突出贡献。

一、2025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高效运行项目建设协调机制,扎实开展“投资项目月”攻坚行动,形成交办责任清单,逐项对接项目协调事项及办结节点,限期完成用地报批、建设资金筹措、征迁、入库纳统等,协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等审批部门,提高审批效率,扎实推进问题跟进落实。今年以来,相山区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渠沟镇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零碳智慧快递物流集散中心、泰屹产业园一期扩建等73个项目加快推进。动态谋划更新2025年全区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目前计划实施2025年重点项目324个,总投资1073.5亿元,年计划投资153.1亿元,为全市投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紧盯全区项目时序节点,按照“宜早则早,能快就快”的原则,省级集中开工项目开工率100%,居全市第一;聚焦项目堵点、难点、困点,打通项目建设“中梗阻”,推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

(二)聚焦政策研究争取资金支持

紧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国家发行专项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两重两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重大机遇,聚焦保障性安居工程、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设备更新、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凝心聚力谋划申报项目,积极向上协调争取政策,为重点项目实施夯实资金保障。截至目前下达专项债2.93亿元。同时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加强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谋划储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融资项目85个,总投资377.2亿元,拟贷款金额37.9亿元;积极对接大型国企、央企,积极推介我区项目,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2025年以来,已上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5个,2025年相山区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2024年相山区老旧小区改造增补、相山区老城片区老旧小区屋面防水维修及路网改造工程3个项目计划今年下达2.14亿元。已上报“两重”项目9个, 相山区城市排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已下达2802万元。已上报“两新”项目6个, 柔性TFT背板数字化技术改造项目获批2006万元。

(三)聚焦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锚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服务业提质增效为核心,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与产业能级提升,加快实施零碳智慧快递物流集散中心、老电厂夔牛天街、淮北市人民医院老院区医养结合等项目建成运营。持续强化平台载体集聚效应,加快服务业企业培育,深入推进服务业企业个转企、小升规,梳理2025年服务业企业入规培育清单,动态建立培育库,年度入规企业10家。部门及镇街信息互通互联,开展重点服务业企业“全覆盖”走访调研,建立联系服务业企业工作台账,了解企业的诉求,破解企业困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服务业运行监测分析,1-5月份,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3.4%

长三角对接有序进行。今年以来,相山区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定期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并拟定2025年度相关工作要点。区委、区政府领导先后31次带队加强与长三角区域联络,推荐5名干部赴上海、杭州学习,组织3名社区书记和1名村书记跟班培训,选派2名干部到徐州云龙区锻炼,提升经济与基层治理能力。同时,借助徐淮结对机遇,与徐州汽车出口公司合作,培育全市首家二手车出口资质企业,于15日在霍尔果斯口岸实现首批二手车出口阿塞拜疆,填补皖北地区空白。积极落实“徽动全球”行动,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并按计划举办2025淮北食博会,邀请长三角10余家企业参展并设立徐州城市馆,助力企业拓展市场,有力推动了相山区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带一产提三产,不断提升产业水平,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建设,芳香小镇已经制定三年提升计划;健康食品小镇验收合格,继续提升功能区建设。

(四)聚焦社会服务增进发展动力

稳步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定期对各单位“双公示”信息以及信用承诺书报送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2025年以来,全区共上报“双公示”信息2691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2572条,行政处罚信息119条。在市场监管、环保、工程建设等13个领域实施信用承诺制度,相关信用承诺及时在信用网站公示,今年目前共上报信用承诺书150条。依法对失信企业实施严格监管措施,引导企业信用修复,对守信企业实施激励措施,“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格局逐步形成。

有序推进节能工作。围绕市下达能源双控目标,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节能统筹规划,合理分解下达指标任务;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制度;强化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设备的节能管理,推进淮矿集团、金冠玻璃等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相山区重点用能单位完成一企一策重点工作;建立覆盖区、镇街、村社区的三级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监管网络,确保全区电力设施安全平稳运行和良好供用电秩序。

积极开展暖民心行动。2025年,相山区共确定实施30项中的28项民生实事45个(二级指标)年度目标任务,涵盖基础教育扩容、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养老托育保障、就业创业扶持、老旧小区改造、生态环境治理等十个维度。截至615日,所有项目均按计划推进,其中16项任务已提前完成阶段性目标。我区共利用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转发宣传信息接受群众超过5万人次;依托党员活动日、社区现场办公会、征求居民意见板凳会议等形式组织各类宣传活动160余次,累计发放宣传海报800余张、宣传单2.8万余份,走访群众72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637个,其中,已办结627个,政策解读现场答复1991个,在各级媒体刊发宣传稿件140余篇。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经济重大决策的高参

一是贯彻落实重大政策。下一步,相山区将立足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围绕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公共服务共享等重点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产业协同,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强与核心城市龙头企业合作,推动本地企业融入供应链体系,并对接G60科创走廊共建“飞地经济”。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技术转移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交通项目建设,优化区内物流网络,缩短与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四是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合作,提升民生福祉。五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市场准入标准互认。六是加强跨界水体联防联控,改善水质,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是抓好经济运行分析。认真分析全区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把握经济运行突出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阶段发展重点及对策建议,确保GDP、服务业等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二)抓牢重点项目建设,做稳投资保增长的领头羊

一是抓好项目谋划与实施。尽快启动2026年项目谋划工作,做好项目谋划指导,帮助镇街、开发区和区直部门深度挖潜,排出一批高质量的重大项目,动态完善区重大项目库。

二是强化项目调度与服务。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和区委区政府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坚持全区调度和专题调度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资金、环境、手续办理等问题,积极协调,主动服务。着力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优化完善季度动态考核制度,全面提高重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全力争取政策资金。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提高重视和谋划热情,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宏观政策导向,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领域,认真谋划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并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的规划盘子,力争相山区老旧厂区转型提质改造项目、相山区老旧街区改造提升等项目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积极谋划园区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重大项目,力争获批更多专项债项目。

(三)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做提质量谋发展的先行者

一是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调度。坚持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充分发挥主城区资源禀赋优势,要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塑造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积极完善督查考核机制,明确各行业年度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季度跟踪、年度考核工作。在抓好存量企业的同时,继续同步做好新增规上企业入库工作。加强与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统计局等单位信息联动,督促镇、街、开发区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大摸底排查力度,对照各行业纳统标准,积极做好达规企业新增申报工作,力争全年新增1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围绕新兴业态,结合服务业发展短板,聚焦科技服务、软件信息、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招大引强,促进全区服务业扩容提质。

二是持续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种植规模,多渠道建立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继续推进芳香小镇、健康食品小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提升小镇产业发展水平。

(四)统筹社会服务发展,做促提升补短板的担当者

一是持续做好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信用淮北"平台枢纽作用,完善政务信用信息披露机制,构建"全量归集、动态更新、精准校验"的数据管理体系;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信用信息横向贯通、纵向共享;健全信用修复指导服务体系,提升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效能。构建信用文化培育体系。打造立体化信用宣教矩阵。开展"诚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系列活动,发挥标杆示范引领效应。

二是全面落实节能降耗。贯彻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工作要求,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能耗监控,强化节能督查执法,把好源头审批关,严控两高项目准入。

三是认真履职抓好工作。真抓实干,做好民生工程、粮食安全、国防动员等职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