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渠沟镇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相山区渠沟镇政府发布时间:2023-01-12 14:54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镇级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9%;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强产业,构建推动经济增长强力引擎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发力点,确保固定资产和工业投资实现同比较快增长。立足区域统筹规划,全力推进渠沟镇金河家园(高铁)安置房建设项目建设。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推动佛山市镭戈斯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东俊德政海公司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早日开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加快推进王引河(渠沟镇段)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沟渠畅通工程二期项目建设。继续用好“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完成工业园区内僵尸企业清理工作,实施工业项目区周边居民搬迁,为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提供发展空间。充分利用乡村铸力公司平台功能,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更多地向建设渠沟集聚。

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奋力跑出高质量招商加速度,年内实现招引项目31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5亿元。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倾听企业家和市场主体的意愿和呼声,围绕产业发展,在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转变工作作风上下功夫,切实简化办事程序,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健全完善企业诉求办理机制,梳理总结企业、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困难问题,党政班子领导带头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经营动态和发展诉求,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家潜心谋发展、安心抓经营、放心办企业。

抓好重点区块开发。强化人民路西延、高铁西站、徐淮阜高速、淮宿蚌高铁等重大项目的硬核支撑能力,精心建设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凤凰新区。加快实施桥头片区征迁,释放凤凰新区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文旅等产业。完善特色商业街区功能,加大对土楼街、钟楼街、张集街的投入力度,提升集镇吸附能力,繁荣农村商品交易,提升发展夜间经济,提振集镇经济,扩大农村消费。

(二)全力以赴补短板、提品质,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推进步伐

加快农业现代化。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建设高标准农田700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9.5万亩(夏秋两季)、产量3.45万吨以上。充实城市“菜篮子”,完成食用菌基地项目建设,提升改造部分家庭农场,新建500亩集中种植基地,提升蔬菜自给率和本地销售率。大力发展芳香产业,改造提升鲁楼菊花基地、史影芳香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芳香植物种植规模,芳香产业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积极引进芳香产品加工企业,形成芳香产业集聚效应,高标准建设芳香特色小镇,创建“党建+信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根据凤凰新区建设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推动刘东煤矿采煤沉陷区村庄整治,对3个自然庄进行空心庄治理,为城乡融合发展,释放建设用地指标,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优化乡村环境留乡村风貌,启动建设省级美丽乡村2个,新建、改造提升户改厕289个。实施渠沟镇农村道路硬化绿化扩宽项目,扩宽村级道路为6米;实施乡村振兴道路“户户通”提升项目,自然庄道路硬化50公里,实现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谋划红色小镇项目建设,办好葵花节、菊花节,形成集红色文化、党员教育与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路线,打造全域美丽乡村风景线。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推进“土地入股”“一户一田、一组一田、一村一田”“土地大托管”等多种经营方式改革,开展二轮土地承包延期30年试点,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试点工作,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力争达到2000万元,完善农村三资监管制度和集体收益股份分红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做强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示范性家庭农场25家,培育农业产业带头人20人,各类经营主体争取流转土地1000亩。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加强就业引导与帮扶,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确保其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配合区直部门实施2023年教育资助、捐赠资金救助等项目,做好监测户针对性帮扶工作。

(三)全力以赴防污染、护生态,普惠共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针对农作物品种和耕作模式,全面优化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肥料化再利用技术。实施活禽集中生态处理项目,达到生态屠宰,改善环境。关注工业园区等重点企业PM2.5数据,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开展全流域水体治理和长期生态养护,对辖区11条主要沟渠水体进行全面系统治理,在上下游交界处建涵闸,蓄水截污,对沟渠两侧居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治理净化后达标排放,改善镇域水环境、水生态状况。

筑牢绿色发展屏障。按照凤凰新区3平方公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严格界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提标改造渠沟工业园区,推动高能耗产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强化护林监管,聘用第三方对辖区森林、道路绿化进行管理养护,及时发放森林增绿增效等各项补贴,健全林长制管理体系,新增造林绿化90亩,林木覆盖率达23%。严格落实河长制,重点发挥镇级和村级河长的重要作用,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当成一项长效工作来抓,严格对照人居环境整治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月度考核评分表,做到亮点突出保证全覆盖无死角。持续加大对村民的宣传教育,积极入户宣传六清一拆”“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集中整治沿途沿线大环境,规范沿街商户文明经营、管理有序、无私搭乱建。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红黑榜、门前三包责任制、积分兑换、志愿服务等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制定一村一策整治方案打造13个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典型经验做法。落实奖惩机制,推进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四)全力以赴惠民生、增福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围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共享、公平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设健康渠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构建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

接续开展暖民心行动。满足群众托幼需求,设立托位数不少于60个。完善老年大学基础设施,增加师资力量,提高老年群体的满意度。年底前达到每万人配备口腔执业(助理)医师3人,推进渠沟镇卫生院口腔科医生定向培养,满足就诊需求。完善就业创业培训平台,继续开发30个临时性就业岗和30个应历届高校毕业生专岗;对辖区内的人员专业培训200余人次。发挥郭王村锦鲤文化餐饮作用,引导企业开发美食文化菜系。推动张集村新建一处2000平方菜市场,满足西部群众需求。在13个村设立家政就业和家政服务网点。加大从社会餐饮业设立助餐点工作力度,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对接区文旅体局,完成“快乐健身”行动年度目标任务。启用金桥家园、相西花园地下停车场,增加车位1800余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盏。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和日常管理,搭建适应乡村特点的载体平台。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举办农民运动会、送戏下乡等活动,增加供给更多具有农耕农趣农味、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化产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荐淮北好人、相山好人,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五)全力以赴保稳定、防风险,全面守住风险防范安全底线

持续性抓准防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主动、科学、精准、综合防控,准确把握、全面执行各项优化防控措施,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重点抓好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有效落实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重点机构和重点环节常态化防控。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清单化抓好落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方位抓实风险防范。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公共安全、交通安全、食药安全及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监管。抓好应急管理、防汛抗旱、防灾减灾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深层次抓好社会治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信访工作“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系统推进+专项治理”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信访包案责任制,稳妥推进重点领域信访突出矛盾化解,依法打击非正常上访,力争化解疑难信访问题。深入开展普法活动,优化公共法律供给服务,持续推进法治渠沟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