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相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相山区人民政府发布时间:2022-01-04 10:12

相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4日在相山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相山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张 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区第九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经济实力跨越提升。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决心,顶住煤炭价格指数高位运行压力,保持战略定力,奋力攻坚克难,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400亿元、20亿元,跃上新的台阶。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增长6%;财政总收入22.8亿元,增长19.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5亿元,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1%。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个,川淮电路板、完美生物科技等19个项目建成投产,以生物科技、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两大百亿产业集群加速构建。       ——争先创优成果丰硕。坚持拉高标杆、争先进位,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质量强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省级

健康促进区等荣誉称号。重点项目推进、民营经济、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扬。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

项目建设支撑有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最重要的抓手,实行重点项目季度动态考核,建立红旗激励和黄牌警示制度,聚焦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全面实施重点项目232个,实际投资167亿元。金鼎世家、淮海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等30个项目竣工建成,盛德宝科技、智茂宸电子等60个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1.95亿元,同比增长210%。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贯彻市“五群十链”战略部署,着力推动主导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德兰和创、泽力新能源等13个链上重点企业产值增长36.8%,预计工业投资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主导产业“四梁八柱”逐步构建。实施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20个,10家企业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入库产学研合作项目139个,获得科技成果80项。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5%。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22%。战新企业总数达15家,产值预计增长20%。强化要素保障,大学科技园二期12.5万㎡标准化厂房、信息产业园10.5万㎡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一期)交付使用。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出清“僵尸企业”14家,盘活土地1021.3亩。人良生物、极速时代等6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

服务业做优做活。放大中心城区服务业基础优势,持续增强主城首位度,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在库商贸企业达34家,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76.5亿元,同比增长8.5%。隋唐运河古镇二期商业街、运河大观园、南翔云集文化特色街区建成,家家悦淮北综合产业园一期常温仓投入运营,源创客等孵化基地集聚科技企业200余家。隋唐运河古镇获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首批旅游休闲街区。

(二)坚持改革开放,活力迸发铸就新优势

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始终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破解发展难题。强化区域评估成果运用,推深做实“标准地”改革,71.5亩土地成功挂牌出让。深化开发区赋权改革,首批下放24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新增私营企业3303户、个体工商户7132户。创新实施“园区贷”,实行“白名单”范围内免抵押、见贷即保,首批放贷2100万元,融资成本平均下降39.4%,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行顶格服务企业机制,举办3期企业家沙龙,解决企业反映问题28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领域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切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出台《相山区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实施方案》,明确产业承接重点方向。组团赴徐州、昆山、深圳等地考察,推动政策对接、区块链接、产业承接。积极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大型展会,提升外向发展信心,寻求合作商机。实际利用外资7144万美元,新培育外贸进出口企业5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5.7%。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围绕主导产业,出台《相山区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组建三个驻外招商团和两个驻外产业招商中心,开展精准招商。成功举办2021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安徽淮北电路板行业高峰论坛,签约翌光科技、珠海宏广等优质项目3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77.25亿元,与主导产业契合度达95.2%。深入实施“相城英才计划”,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个。

(三)坚持城乡并进,统筹融合迈上新台阶

城市面貌更新蝶变。聚焦城市更新,完成田庄二期、西城棚户区改造,竣工安置房2414套。投资7200万元实施25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0977户。实施土楼村、电校周边等9个片区雨污分流工程。依靠群众共商共议,平衡多元主体利益诉求,推动能加尽加、愿加快加,在全市率先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运行4部,在建15部,解决老旧小区老年人上下楼民生难题。建成“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实施文明创建九大提升行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坚持产城融合,高标准编制高铁西站片区、渠沟镇、信息产业园等重点片区规划。人民西路、西山北路基本建成,淮宿蚌城际高铁、徐淮阜高速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加速西进。

乡村振兴步伐稳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农田1500亩,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新增新型农业市场主体29家,培育省示范家庭农场4家,羊肚菌、黑木耳等8个品种获评“三品一标”品牌。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3个,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7个,其中100万元以上2个。完成农田水利沟渠畅通工程20公里,“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54.9公里。提升改造刘楼、张集等6个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黄里杏花节、芳香小镇金秋菊展、张楼葵花节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

(四)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果

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战。落实“双碳”战略,加大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年度任务顺利完成。严把审批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尊龙建材等3家企业进入2021年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雷鸣科化、正大源2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新增街头绿地(游园)3处、植树造林500亩,完成100万㎡绿化养护。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大气污染防治量化考核机制,PM2.5平均浓度4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优良天数比率78.4%、同比提高7.9%,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居全市第一。落实“田长制”,建立耕地保护三级责任体系,开展土壤状况调查评估,深入推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实施凤翔沟、湘西沟、申家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五条主要河流“一河一图一策一单”方案编制。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五)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健康屏障有力构建。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升检测筛查、应急处置能力,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2.2万剂次,在全市率先完成3岁以上人群接种任务,受到市级两次通报表扬。健全城乡医疗服务网络,新增医疗机构15家,新建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中心,区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无烟单位207家,完成省级卫生单位复审2家、省级卫生村(社区)复审31家。城乡医保参保人数达24.9万人,医疗救助9200人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投入资金5.8亿元实施29项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32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淮北师范大学相山附属学校、滨河学校等7个新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在全市率先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构建“重专业、搭台阶、能上下、促提升”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运营,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2029张。民生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获批省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单位。新增托育机构6家、托位520个,托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实施“你点我检”食品安全工程,培育“食安安徽”品牌企业14家。区文化馆舞蹈队勇夺第十四届全运会广场舞比赛一等奖。新入选省级非遗项目4个(全市6个),凤凰山绿色食品博览园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社会治理纵深推进。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总体方案,成立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排查,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扎实推进“四下基层”“四最”试点,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大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处理力度,133个项目实现办证无障碍,79608套住房办理分户不动产权。区应急广播系统建成使用,灾害风险普查进度位居全省第一。钟楼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各位代表!2021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本届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五年,是相山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历经大战大考,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精彩开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我们奋勇争先下好“先手棋”,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开发区主导产业由食品制造单一产业成功调整为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技术两个产业,为新兴产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滚动实施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50个,完成技改投资88.5亿元;生物科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3.1%;拥有源创客、方正智谷等“双创”平台5个,高新技术企业48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地区生产总值从324.1亿元增加到42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1.2亿元增加到22.8亿元,实现翻一番;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3:33.0:65.7,产业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勇毅前行挺进“深水区”,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发展动能实现换挡加速。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加快实施,开发区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深化改革呈现全面发力、系统集成、多点突破的强劲态势。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搭建食品工业博览会、VR产业峰会等招商平台,累计签约项目202个,利用省外资金471.1亿元。家家悦淮北综合产业园、今麦郎食品产业园、诺讯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出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山区实施方案》,与上海莘庄工业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外经贸联系更加活跃,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2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运筹帷幄破除“分界线”,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协调、加速西向发展,城市功能实现扩容提质。城区配套加速完善,完成70个老旧小区、43个棚户区改造,建设公租房4528套,打通17条断头路。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成效明显,112家老工业企业实现搬迁入园或关停重组,先后两次获省政府通报表扬。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主城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类试点全面铺开。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人才公寓、供热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建设,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凤凰新区进入大开发大建设新阶段。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凤凰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评首批国家示范园。渠沟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郭王村、徐集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五年来,我们咬定青山打赢“攻坚战”,坚定不移落实“两山”理念、实施精准治理,生态底色实现增绿添彩。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立行立改、见底清零。全面推行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度,完善三级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秸秆禁烧连续八年实现“零火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平均浓度为有数据记录以来最好成绩。深化河(湖)长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应用智慧河长平台在线监测系统,5条黑臭水体治理和6个入河排污口全部达到验收标准,获评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新增绿地30余万㎡、街头游园10处。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森林覆盖率达26.01%,渠沟镇获评省级森林城镇。土壤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获评全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

五年来,我们只争朝夕创造“新生活”,坚定不移推进共建共享、增进人民福祉,全面小康实现完美收官。坚持以民生为重,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累计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所、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12670个。建成三级养老服务中心92家。城乡医疗救助1944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536万元。全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5.2人、床位数13.2张,居皖北前列。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获批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加快法治相山、平安相山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明显成效,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打造更高水平的阳光信访和法治信访,区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获评省人民满意窗口。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总体平稳,成功入选全国综合减灾创建试点单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树牢文明创建“主战场、主力军、主阵地”意识,为淮北市成功跻身第五届、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作出突出贡献,连续两届获评全省文明城区,实现五大文明创建大满贯。圆满完成“七五”普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国防动员、消防救援、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科普、侨务、双拥、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我们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建立领导班子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论述的制度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改进作风,大力压减和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97件、政协委员提案318件,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推进,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大战大考显本色,担当尽责显忠诚。过去五年,我们先后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精准脱贫收官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防汛救灾保卫战、文明创建阵地战的重大胜利。这些胜利充分证明:相山人民有力量,相山干部有担当,相山发展大有希望!今天的相山,多重国家战略利好叠加,区位、产业、人才等多重优势充分发挥,发展势能强劲澎湃,进入了蓄势崛起、跨越赶超的黄金时期。今天的相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迈上了生机勃勃、蹄疾步稳的崭新征程。今天的相山,城市魅力日益彰显,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高,全区人民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精气神充分激发,展现出快步奋进态势。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有力监督、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奋斗、共同努力、积极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职工,向驻区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等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相山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历程,给了我们许多深刻启示,也为今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始终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相山实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确保相山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必须始终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善于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和平台的思维谋事干事成事,持续发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在发展中破除障碍、壮大实力,创造机遇、解决问题。必须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取向,民之所盼即政之所向,始终坚持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真诚融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服务群众,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必须始终把担当实干作为根本要求,牢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导向。必须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第一操守,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持续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争先进位意识不强,有的甘于平庸、得过且过,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氛围不够浓厚。思想不够解放,有的视野不宽、观念保守,考虑问题思路打不开、推进工作手脚放不开,对新政策新要求研究不深,破解难题能力不强。专业能力不足,有的对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对业务不钻研,解决复杂问题办法不多,特别是在抓经济工作、抓社会治理方面,不学、不懂、不问,存在“本领恐慌”。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不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发展质量不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工业行业规模偏小、附加值偏低,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支撑不够。民生保障水平不高,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供给不充分,与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相比有明显差距。机制不够灵活,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对标学习借鉴不主动、不自觉,人才、科技、资本等吸引力不强,服务效能不高,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恪尽职守、攻坚克难,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不断把相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相山

纵观发展大势,审视相山实际。今后五年,是相山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彩虹与风雨相伴的五年。我们迎来了红利叠加、催人奋进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我国产业分工布局将加快调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海经济区发展等多重战略机遇在我区叠加,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出台沪苏浙一对一帮扶皖北8市方案,制约要素流通的思想束缚、空间阻隔、市场障碍将加快打破,为我区融入区域发展、更加有效集聚优质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迎来了厚积薄发、拔节向上的发展爆发期。过去五年,相山区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加快完善,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势能。展望未来,相山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将更加凸显,发展潜力将加速释放。我们迎来了中流击水、不进则退的跨越赶超期。未来五年,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十分激烈,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相山发展面临“慢进也是退”的压力和挑战,只有跨越发展才能实现赶超。我们要强化主城担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如履薄冰的危机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进一步强化“答题意识”、树立“有解思维”、提升“解题能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省委推动皖北全面振兴政策机遇,对标市委“五个淮北”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加快更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争创全省十强区,向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迈进,加快建设创新相山、实力相山、美丽相山、共进相山、幸福相山,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相山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建设活力更足的创新相山。全面提升创新能级,以高层次创新园区、高效率成果转化、高水平人才支撑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初步建成,“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建成市级以上“双创平台”6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项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年倍增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5%。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部分改革试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打造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建设产业兴旺的实力相山。“双招双引”水平全面提升,每年引进重大项目40个以上,规模项目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超15亿元,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切实扩大有效投资,到2026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加快主导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推动相山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80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6.9亿元,年均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突破35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60亿元,年均增长11%,建筑业增加值90亿元,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450亿元,年均增长10%,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相山。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新增国家级绿色产品5个、省级绿色工厂8家。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切实抓好污染防治,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完成省市下达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加快实施皖北“喝上更好水”工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自觉行动,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区。

——建设全域融合的共进相山。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城区更新行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4个以上,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与老旧小区改造共融互通,向规模化、片区化发展。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建设一批街旁绿地、游园街点、滨水公园,构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区绿化格局。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相山样板”,到2026年集体经济强村达到70%以上,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以高铁西站片区建设为契机,布局高质量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配套商业、金融、区域总部等多种业态,推动凤凰新区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加速全域城镇化进程。

——建设富裕和谐的幸福相山。民生投入持续增加,文化、教育、体育、就业、养老、医疗等普惠民生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达40%以上,打造共同富裕试验区。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争创国家综合减灾示范区。以党员干部的奋进带动社会治理的共进,平安相山、法治相山建设不断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开启现代化美好相山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1%。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强动能、激活力,高质量建设创新相山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加快推进国家绿色光电子联合研究中心(淮北)、中安创谷科创产业园、青网(淮北)数字经济产业园、安徽科技大市场淮北分中心、淮北师范大学科技园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大企合作,搭建“政产学研企”互动共赢平台,建立PCB产业研究院、生物技术产业研究院,支持中煤科工爆破研究所建设省重点实验室,鼓励镇街、开发区设立创业社区,加快形成全域创新良好局面。设立区级科技重大专项,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进培育高水平研发机构,引导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设立域外研发机构,申报省市重大科技专项10项以上,新认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5家以上。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出台相山区“科创十条”,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开发“科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探索开展科创企业“贷投联动批量对接”试点,实现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对接省市科创基金,创新“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力争吸引2个以上拥有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在相山创新创业。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对标宁波、青岛等先进地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审批事项“联审联办”“应放尽放”,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注册登记便利化。建立“企业直通车”机制,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沙龙,落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高标准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完善“一网惠企”平台,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在融资服务、人才招聘、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更多政策供给,用心用情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6000户以上、民营企业2600家以上。开展政银企合作创新,深入推进“园区贷”“政银担”“科创贷”,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贷、设备资产购置贷等贷款产品。出台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若干政策,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建设,推动直接融资10亿元以上。深入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和赋权改革。支持凤凰山实业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完善企业监管体制,盘活存量国有资产,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提升资本运营能力。

强力推进“双招双引”。树牢招商引资“第一要事”理念,以优质重大项目增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招商引资实现“任务导向型向增长导向型、注重工业项目向一二三产并重、少数人招商向全员招商、软约束考核向硬约束考核、注重投资个数向注重实际投资和税收、依靠新增要素保障向腾退存量要素”转变,发起高质量招商引资新攻势。支持头部企业成立产业联盟、行业商协会,推进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全年新签约工业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开工工业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竣工投产工业项目2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35亿元。推进人才强区战略落地落实,深入实施新时代“相城人才计划”,加快完善招才引智“1+13”政策体系,启动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注重科技人员和专业人才培养。深化与淮北师范大学战略合作,提升各类人才与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的匹配度。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深入落实徐淮结对合作帮扶实施方案,与徐州市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协同发展。认真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鼓励发展跨境电商,培育“互联网+外贸”新业态,保持外贸进出口平稳发展,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3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战略合作,将“飞地经济”作为跨区域合作的突破口和契合点,探索打造“飞地园区”“共建园区”。持续办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安徽淮北电路板行业高峰论坛、黄里杏花旅游文化节。

(二)聚焦抓实体、释潜能,全方位锻造实力相山

开展重点投资项目攻坚行动。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要求,完善“四督四保”和领导联系推进制度,优化重点项目动态考核机制,实行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精心编排储备一批补短板、强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65个,投资192.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项目20个,年度投资同比增长110.2%;第二产业项目65个,年度投资同比增长32.5%;第三产业项目180个,年度投资同比增长12.2%。开工建设福鼎通讯电子、紫郡府等80个项目,建成滨河学校、御龙国际等项目40个。制定争取政策资金考核办法,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

开展传统产业提质扩量行动。推动食品、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加快规上工业企业质量提升。全面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改,实施产业升级和技改重点项目20个以上,实现工业投资增长20%、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支持保障淮矿集团、淮海实业等大型企业创新发展,探索在基础设施、智能制造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实施工业强基项目,落实“三首”产品扶持政策,构建“头部企业+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格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以上。发挥土地容积率指标倒逼作用,依法依规对零散工业地块、工业低效土地、“僵尸企业”加快处置,释放土地1000亩以上。

开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行动。深化“三重一创”建设,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大力发展生物科技、大健康、PCB电路板、光电显示、智能制造等战新产业,推进多成电子、北福通讯等电子信息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扶持盛美诺、雷根生物等生物科技产业链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设数字园区,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信息化与产业链融合,支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成果应用,培育创建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家、深度“上云企业”10家以上。

开展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制定出台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研发设计、商务咨询、供应链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家家悦冷链物流园、开发区电商物流园开工建设,谋划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引导电商、物流、仓储等关联产业集聚发展。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发展养老、托幼、租赁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公益性和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动淮海路传统商圈、友谊巷街区改造升级,丰富休闲娱乐、文创时尚、新零售等业态供给,引导万达广场、运河古镇、南翔云集等新兴商业圈优化布局、提升品质,支持发展知名品牌首店、潮店、网红店。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家,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增长8.5%,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

开展园区提档升级行动。对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围绕“全省综合排名再进位”目标,出台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建立企业“赛马机制”,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提升亩均税收、营业收入、容积率、技改投资等关键指标,实行资源要素差异化供给,工业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深入推进开发区大建设,实施连片开发,完成1300亩征收任务,新建大学科技园三期、信息产业园二期、智能制造产业园等标准化厂房55万㎡,配套建设信息产业园邻里中心、保障性住房、公交总站、黄里变电站、凤霞路等项目,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三)聚焦优环境、增颜值,高品位建设美丽相山

打造公园城区。深化河道“四乱”专项治理,建设萧濉新河、洪碱河等生态廊道,打造城市绿带。支持绿金湖争创国家级幸福河湖、萧濉新河争创省级幸福河湖。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00亩,绿地面积5万余㎡,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加大园林绿化管养力度,塑造生态绿城。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实施黄里风景区基础设施、相山红色文化博物馆、前柳园花卉产业、电厂工业遗存等项目,打造自然景观游、红色文化游、乡村体验游、工业遗产游等特色板块,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

促进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严格能耗强度管控,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创建绿色工厂3家,申报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项目2个以上。扎实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培育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业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准入政策,引进低耗能、低污染和高科技企业,限制高耗能、高排放投资项目,努力形成一批标志性绿色创新成果,提高“含绿量”、增强“含金量”。

强化污染防治。巩固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实施污染防治精细化、差异化监管。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压紧压实网格化责任,坚持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协同推进,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省市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以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和消除劣V类水体为重点,突出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抓实水污染防治。加强固废、危废规范化管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做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和风险防控。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构筑生态屏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加快形成全域治理、全程监管、全方位提升的环保监督格局。全面排查关联性、衍生性环境问题,防范生态环境领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把牢建设项目环评准入关,持续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做好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四)聚焦提能级、促协调,高水平打造共进相山

实施城市功能提升工程。依托绿金湖生态优势资源,高标准、高起点谋划绿金湖大湾区建设,协同推进一实小、二中南湖校区建设,协同完成国际会展中心、歌剧院、美术院规划设计。突出建管并重,改造洪山路、惠民路、华松美食街等8条街巷,完善设施配套,提升街区文化特色。贯通跃进路、渠沟东路,推进惠黎西路建设,竣工龙源里、铂悦府等4个安置房。有序推进任圩片区、桥头片区等棚改项目征迁安置工作。合理布局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体育健身圈”。落实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背街小巷市容秩序、飞线充电、文明养犬等专项整治,建成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实现辖区234个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实施新区建设提速工程。坚持谋划在先,深入开展新区现状评估、空间格局优化、土地综合整治。结合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开发强度等因素,以高铁西站片区规划建设为契机,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研究土地利用、交通路网、智慧城市等重大专项,科学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启动凤凰大道、栖凤南路等骨干路网建设,推进公共交通向新区延伸。实施G237钟楼至萧县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推动连通永城、萧县周边乡镇等级公路建设,强化高铁、高速项目保障,畅通区域间快捷联系通道。完善新区综合配套,加快刘东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桥头片区开发,建设淮北一中西校区,谋划建设淮北矿工医院西部院区,做好市民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人口集聚。

实施乡村振兴样板工程。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推进科技强农,备案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家以上,建设黄里石榴和笆斗杏种质资源基地500亩、经济类花卉基地5000亩、淮山羊养殖示范基地2个,培育淮优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6个。坚持全产业链建设理念,发展订单农业,完善蔬菜、芳香作物生产、加工和经营体系,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实现一产、二产融合发展。推进机械强农,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社会化托管服务试点,提高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3500亩,优质主粮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200人次,新增新型经营主体10个以上,全面提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个。打造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示范基地1家,市级供应示范基地5家,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速推进“村村通”公交工程,建设“四好”农村路27.5公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个。拓展“一组一会”功能作用,加快建设平安乡村、文明乡村。

(五)聚焦重保障、惠民生,高标准建设幸福相山

积极推进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拓展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个体工商户和进城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职业发展机会,逐步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拓宽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渠道。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参保缴费2.6万人以上。推行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居民模式。加快社会救助改革,低保、特困办理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推动慈善事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作用。

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全面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拓展与淮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1+N”合作,扩大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深化“双减”工作,科学设置“1+X”综合课程,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支持区人民医院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专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打造一批医养融合型高层次养老机构,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高标准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参保缴费工作。加快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国家试点区工作,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拓展完善区医疗保障信息中心功能,实现全区400余家“两定”机构远程智能监控全覆盖。组建区医保基金监管中心,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坚决守好老百姓“救命钱”。建成区全民健身中心,改扩建全民健身苑20个,补齐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短板。

切实防范重大风险。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策略,完善疫情防控“平战转换”机制,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做到可知可控、精准防控,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持续推进平安相山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渠道,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深入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发挥“相食安”智慧监管平台实效,推进“食安安徽”品牌建设,支持南翔云集争创省级餐饮质量安全街区。扎实开展药械专项整治,严把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关。持续巩固扫黑除恶成果,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完成应急管理智慧指挥中心和物资储备库建设,持续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区和示范社区创建。

2022年,区政府将继续围绕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区实验中学翠峰校区、钟楼中学等7所学校续建项目,新增学位7860个。二是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和居家养老便利化水平,完成100户居家适老化改造。三是新增6所以上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增加托位310个。四是完善全民健身设施配套,建设15公里黄里风景区健身步道。五是投资2.44亿元实施黎苑一期、职大家属院等3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2177户。六是实施启明自建房小区、抗战路两侧等9个区域“城中村”人居环境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七是加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推进力度,加装电梯25部以上。八是建设西山片区排涝工程,解决4.2平方公里排水问题。九是实施60公里沟渠畅通工程,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十是实施渠沟镇农村道路“亮化”工程,增设路灯1000盏以上。

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完善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忠诚履职、奋勇争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政治建设。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不懈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切实推动“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的要求在相山落地落实。

(二)深化法治建设。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能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争创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三)狠抓能力建设。加强政府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强化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注重政策研究,培养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切实增强“八种本领”,锤炼“五个过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埋头苦干之举,在调研和实干中增长才干、把握规律、找准症结,全面提高抓经济发展、抓社会治理能力。健全“赛马机制”,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考核促争先,以实绩论英雄,激励全区上下在发展速度上争先进位、在发展质量上扛旗夺杯、在贡献份额上追赶超越。

(四)重视作风建设。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深切感受群众的“急难愁盼”,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以贯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整治“庸、懒、散”作风,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有市场。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维护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绘就现代化美好相山新画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