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2021年1月22日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五次会议通过)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相山区人民政府发布时间:2021-01-25 10:42

各位代表:

淮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各代表团分别进行了认真审议。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调研和初审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纲要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执行情况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围绕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规划实施较为顺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百亿元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千亿目标;“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淮萧客车联络线、淮宿蚌高速铁路、陶铝新材料一期、平山电厂一期二期、英科医疗防护用品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加快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两连冠”,相继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华环境奖等称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同时也应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提速提质,制造业的支撑力不够强,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企业创新能力偏弱,民生领域仍有短板等。对此,要高度重视,统筹谋划,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全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和《中共淮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提出的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鼓舞人心,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三、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的建议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保纲要顺利实施,加快推动新阶段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水平打造创新型城市。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科技投入与财政收入相匹配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确保“十四五”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招才引智政策,重视各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金融支持创新机制,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注重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对接,为我市企业提供更多的科技公共产品服务,促进更多工业类科技成果在淮转化,改变企业自主创新难、转型升级难的局面。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运用“传统产业+智能化”方式,推进煤电、装备制造、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质增效,努力做强存量。加大工业招商力度,围绕“四基一高一大”产业布局,突出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通过引进关键环节项目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陶铝新材料、新型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企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积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基地、源创客等平台作用。精深谋划现代服务业项目,在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现代仓储、电子商务以及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沪苏浙地区优质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国企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要素配置,推动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支持园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标准化厂房、道路、供热供气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坚守金融安全底线,规范各类投融资渠道监管,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省际毗邻地区深层合作,主动融入徐州都市圈,加强政策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才引智,高水平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中的示范区。

(四)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着力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实施饮水安全、公共交通等补短板项目,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抓好城市更新行动、新城新区建设,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构建重大疫情分级分层分流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筑牢民生兜底保障,不断提升民生工程精准度,提高就业创业、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质量,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法治淮北和平安淮北建设。

(五)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依法推进规划纲要实施,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厘清各级各类规划的领域和内容,做好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协调,加强财政预算与重点项目的衔接,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规划干到底,增强规划执行的刚性和有效性,围绕规划纲要分解落实年度目标和任务,实现五年规划、远景目标和年度计划的有效衔接。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的跟踪监督、动态监测及评估,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确保纲要中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全面系统做好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按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规划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