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类预警信息】淮北市疾控中心提醒:十月应注意预防这些疾病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淮北疾控发布时间:2023-10-08 17:55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关注原因:

当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处于低水平流行。但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既往未感染或距上次感染超过6个月人群风险仍然较大,公众仍需做好日常防护。

预防措施:

1.做好个人防护。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个人防护意识,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和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

2.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建议居家办公或休息,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可进行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必要时及时就医,外出时应主动佩戴口罩。

3.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根据国家最新要求,建议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实施针对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补齐免疫差距,筑牢免疫屏障。

二、流行性感冒

关注原因: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感染后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热、头痛、咽痛、咳嗽、流涕等。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教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2.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关注自己和家人健康状况,若发现“发热,咳嗽、头痛、畏寒”等流感样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就医治疗,不要带病上班或上课。

3.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期前,建议广大居民朋友,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三、手足口病

关注原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下半年高发期为9至11月份。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7~10天病程后可痊愈。

预防措施:

1.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呕吐物、更换尿布后及时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2.定期对儿童常接触的家具或玩具等物品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3.做好儿童健康监测,经常关注孩子口腔、手、足、臀等部位是否出现疱疹或皮疹,日常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

4.加强疫苗接种。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及时全程接种EV71疫苗。

四、猴痘

关注原因: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与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

2023年9月20日猴痘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1.出入境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猴痘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和猴痘病人,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密切接触或共用生活用品,做好个人手卫生。入境时配合海关健康申报。

2.如果怀疑曾经接触过猴痘病例,请进行自我健康监测,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随时注意自身状况并检查是否出现疑似症状。

3.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发热或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尤其是近期与类似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接触史。

五、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关注原因: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传染性强。极易在幼托机构、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水传播。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传播途径多的特点,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直接接触病人、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吸入气溶胶都能引起发病,潜伏期多在12~48小时。最常见临床症状为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以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多数病例为轻症,发病后2至3天即可康复。

预防措施:

1.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后应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20秒。

2.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食生食,认真清洗水果蔬菜,食物需充分煮熟煮透,尤其是生蚝、贝类等海鲜。

3.发现病例及时处理。学校等集体单位一旦有学生出现呕吐、腹泻时,老师应立即向校医汇报,配合校医规范处理呕吐物,及时通知家长将发病学生带至医院就诊。

4.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对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在清理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