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时间
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下午15:00
二、发布地点
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会议室
三、发布单位
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
四、参加人员
王彦文 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红艳 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负责人
马 丽 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综合室负责人
张朝辉 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信访室负责人
毛 飞 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督查室负责人
王 娟 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财务室负责人
五、主持人
张朝辉 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信访室负责人
六、新闻媒体
相山区政府网、相山发布
七、发布人
王彦文 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八、发布内容
1、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彦文通报相
山区2024年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媒体记者提问
相山区2024年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
目标完成情况
主持人:尊敬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向大家通报相山区2024年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应邀参加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相山区政府网、相山发布,欢迎两位朋友的到来。下面请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彦文同志通报相山区2024年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王彦文: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长期以来,大家都十分关注、关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少不了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在此,首先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现将相山区2024年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通报如下:
2024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承压奋进、克难攻坚,统筹抓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各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重大任务、重要部署有力有序推进, 全区环境质量状况得到稳步改善。
一、全区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2024年全区空气质量指标PM2.5平均浓度为40.6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71.9%,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地表水市控考核断面淮纺闸和浍楼闸水质达到IV类,其中淮纺闸2月、10月、11月、12月水质达到III类,浍楼闸3月、4月、9月、11月、12月水质达到III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强化水污染联防联控,与萧县建立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多次开展联合巡查,跨区域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完成青阳沟、合众沟、新庄青阳坑3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刘楼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年无土壤污染事故发生。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持续提升。各镇街、开发区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宣传,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氛围日益浓厚。各个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排污许可制度不断深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规范收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成效显著。高质量迎接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顺利完成阶段性工作,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涉及相山区共16批次23件,其中阶段性办结18件、其中已完成销号5件,不属实2件,正在整改3件。
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战略定力,扛稳扛牢美好相山建设的政治责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污染治理方式,协同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
充分发挥区环委会统筹协调监督作用,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单位、各行业各司其责、多措并举,切实履行好环境保护职能,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区工信部门稳步实施制造业“三化”改造,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项目20个,技改投资预计增长10%。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组织15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19家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新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1家。区发改部门开展煤炭减量替代提升行动,2024年我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2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高耗能能耗占比持续降低,比去年同期降低2%。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断扩大,占比51.1%,较去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区生态环境部门积极谋划生态环境项目资金,2024年以来,共谋划生态环境类项目2个,预计总投资9462万元,拟申请上级资金490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获得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县资格,已获得专项资金2000万元。指导安徽修行汽车喷涂共享中心项目申报中央大气专项资金560万元现已入库。
(二)坚持攻坚克难,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巩固提升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果。充分利用市区级大气监管平台和科技手段,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监管,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量化考核机制,2024年以来共进行46次周考核,11次月考核。完善网格化监督管理机制,全区划分为10个镇街(开发区)、88个社区(村),配备监督员278人,形成责任明确、机制畅通的高效指挥体系,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1756个,已全部整改完毕。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住建、生态环境、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督促工地施工方落实扬尘防治措施。2024年以来,对全区范围工地进行巡查,累计发现问题143个,均已完成整改。下发整改通知单30份,立案处罚9起,处罚金额14万元。强化道路扬尘治理。城市道路采用冲、洗、扫、吸”的机械化作业模式,达到道路积尘控制指标。利用小型车辆对背街小巷、人行道进行清洗。加大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博物馆、监测站周边清扫力度,减轻道路扬尘对空气质量影响。聚焦餐饮油烟、噪声污染扰民问题开展专项行动,持续解决群众“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2024年以来,累计整治餐饮油烟问题178个,噪声污染问题165个。全力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出台《相山区2025年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店布点规划和核发烟花爆竹零售许可证工作方案》、《相山区烟花爆竹管控工作方案》,利用条幅、广播、移动宣传车及LED屏幕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禁燃禁放宣传。共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发现违法销售、储存烟花爆竹现象60余起,收缴烟花爆竹500余箱。2025年除夕至初一期间我市PM2.5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较2024年除夕至初一期间(216微克/立方米)改善60.2%,PM2.5均值全省排名第9位,较2024年除夕至初一期间,改善率全省排名第1位。
二是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常态化巡查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安排专人每月对恒源煤电、淮北市污水处理厂等5个入河排污口进行巡查,定期打捞水草、清理垃圾,借助“清河净滩”等活动整治萧濉新河耕种问题,推进“岸上岸下”协同治理,累计投入机械160台次、清淤1.8万方、打捞垃圾54吨,清除5条沟渠岸线违种35处。落实定期水质监测制度,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每季度对辖区内老濉河、湘西河、刘河沟、凤翔沟等8条河流、沟渠水质进行检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污染物排入总量等,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强化水污染联防联控,成功争取省厅在跨界水体洪碱河、湘西河相山区、萧县交界处新设立省控水质监测站点,联合萧县相关部门多次开展合作及联合巡查,相互通报工作进展,现场解决存在问题。通过以上工作,洪碱河相山区、萧县交界处钟楼桥水质高锰酸盐、总磷、氨氮等指标均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改善。全省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参观相山区程阁村,“贝鱼草菌藻”的生态治理模式不断推广。
三是实施规范化管理,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对全区43家涉及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开展规范化管理现场检查,全面提升产废单位管理能力。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督促2块污染地块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开展4宗土地性质转为“一住两公”地块污染状况调查,确保建设用地安全。
四是加强园区污水处理集中设施和涉水企业监管。目前园区内共有2家污水处理集中设施(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食品工业污水处理厂)、42家涉水企业。2024年上半年开展了相山经济开发区水污染问题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对2家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及42家涉水企业污水产生、收集、处理及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企业依法依规纳管排污,污水处理厂排水稳定达标。2024年度2家污水处理厂共处理园区废水约335万m3,CODr、氨氮、总磷、总氮等出水监测因子均远低于排放限值,为地表水环境提质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坚守环保法律底线,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服务。
一是强化环境执法效能。始终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采取日常与夜间、“双随机”抽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偷排偷放、恶意排污、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同时以提升环境执法效能为主线,优化环境执法监管方式,贯彻人性化执法理念,差异化开展涉企环境监管工作。建立监督执法正面清单,5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全面推行告知、承诺、约谈、处罚等执法方式。2024年以来,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4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1件,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4件,下达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4件,下达环境问题整改帮扶函11件,约谈企业4家。罚款182.8049万元。切实帮扶企业,深入开展重点企业包保走访活动,企业合理诉求有求必应,结对帮扶企业4家,走访企业30家次,解决问题7个办理免于处罚案件1件,免于罚款7.8万元。认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横向联动、纵向沟通,积极开展线索筛查,2024年以来,成功磋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4件,赔偿金额6.0423万元,凸显生态环境质量有价。
二是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围绕优化服务保障,制定10条生态助企措施,超前介入,主动服务,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8个,其中告知承诺审批5个(当日受理 ,当日办结),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间分别比法定审批时间60日、30日降低了60%以上。
(四)坚持为民服务,高效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完善领导包保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制度。健全整改调度机制,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采取集中攻坚、倒排工期、倒逼责任等,高标准、严要求推进问题整改。截至目前,中央第一、二轮环保督察反馈生态环境问题及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二是不断巩固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成效。常态化开展“回头看”跟踪督查,严防问题反弹。今年以来,多次对历年来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已完成整改问题进行跟踪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整改。
三是全面开展自主排查。组织各镇街(开发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全面深入排查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各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发现并填报省“1+1+N”系统211个问题,其中已完成整改验收销号208件,正在整改3件,自排查问题整改验收销号率98.6%。
(五)加强环保宣传,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夯实宣传阵地,推动全民参与。常态化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在“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地球日、低碳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专题环保宣传,2024年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8次,深入社区和乡村,印制发放围裙、手提布袋、扇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物品,潜移默化提升社会层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举办生态环保知识校园宣讲活动,普及绿色环保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意识,让绿色生态深入人心。深入相山经济开发区相关企业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现场向企业员工发放宣传手册100余本并宣讲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和动员企业、群众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力营造社会“人人关心生态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刚才,王局长详细介绍了相山区2024年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下面,欢迎两位记者朋友们提问。
相山区政府网:请详细介绍一下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现在由我来介绍一下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气治理仍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挥发性有机物管控不到位。包装印刷、塑料、玻璃等生产企业问题仍然较多,部分涉VOCs企业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好,处理效率不高。二是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六个百分百”不能常态化落实,扬尘污染反复出现。淮宿蚌城际铁路工程站前1标项目等工地扬尘问题频发。三是餐饮油烟问题易出现反复,步行街、国购广场餐饮集中点、蓝湖绿城北门、万达东侧餐饮店铺多发油烟净化设备维护清洗保养不及时类问题,时有发现流动烧烤摊点露天经营。四是室外焚烧问题依然存在,今年夏季秸秆禁烧,我区虽无卫星异常火点,但是仍然存在零星焚烧秸秆问题,部分单位收到不当言论影响,对秸秆禁烧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跨界水体水质较差。2024年7-9月份,萧濉新河上游来水水质超标,造成相山区萧濉新河淮纺闸水质未达到III类。洪碱河上游萧县境内崔店闸、萧濉新河上游萧县境内贾窝闸开闸放水,对相山区境内水质造成影响。特别是7月16日突降暴雨,萧濉新河、洪碱河上游来水水质达到V类甚至劣V类,造成我区萧濉新河淮纺闸、洪碱河浍楼闸断面水质降至V类甚至劣V类。二是河道清洁不及时。2024年5月份以来气温升高,水草激增,超出水体承载能力,大量水草枯死造成水体COD(化学需氧量)、PH值、总磷等指标超标。洪碱河全线水草较多,特别是钟楼桥、高村段大量水草、浮萍覆盖水面。汛期之后水位下降,大量水草枯死腐烂,造成溶解氧和氨氮指标超标。三是农村环境还需进一步整治。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垃圾及废弃秸秆等随意丢弃在河岸、沟、塘,随雨水冲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三)自排查问题的排查工作仍有不足。
按照省、市上级关于生态环境问题一定要及时排查到位,整改到位的工作要求。全区生态环境自排查问题整改销号率虽位列全市前列,但有关排查问题数量仅排第三,需进一步加大排查梳理的力度。
相山发布:请问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是什么?
主持人: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请王局长介绍一下。
王彦文:现在由我介绍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2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市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奋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一)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
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个硬目标、硬任务,统筹推进区环委会、环委会办公室牵头抓总和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统筹推进约束性指标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坚决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二)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加强大气智能管控平台运用,精准分析、精准治污,提升智能化管控水平。重点做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企业分级管控,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专项推进夏季臭氧防治攻坚,开展VOCs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排查涉VOCs行业企业,严格落实臭氧污染防治预警管控措施,协同推进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治理。严格落实“五控”措施,推动餐饮油烟、建筑工地、工业企业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持续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申报工作,加大园区涉气企业监管、帮扶力度。多方协同,以月保年,坚决完成年度考核指标任务。
(三)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
加强与上游萧县联防联治,积极组织开展联合巡查、联合监测,推动洪减河、萧濉新河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浍楼闸、淮纺闸周边巡查力度,加强入河排污口巡查,积极推动全域河塘沟渠治理,消除污水直排入沟现象,确保浍楼闸、淮纺闸考核断面稳定达标。统筹推进洪碱河生态修复项目、渠沟镇西片区水系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项目,提升全区水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园区涉水企业达标升级行动计划,依托在线监控平台,强化监管,提升涉水企业治污能力。
(四)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持续推进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源头防治行动。持续做好土地性质转为“一住两公”污染调查工作,完善疑似污染地块土壤信息登记并健全工作台账。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按要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加快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力争2025年底前完成7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2024年已完成青阳沟、合众沟、新庄青阳坑3处,2025年底前完成大梁楼庄坑、郭庄里坑、徐洼沟、李楼塘4处)。开展危废、医疗废物专项检查,持续落实土地性质转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调查。强化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产废单位管理能力,筑牢环境安全屏障。
(五)提升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实效。
持续深入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排查治理力度,强化督查调度,有力有序推进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整改,及时消除化解各类环境风险隐患。狠抓中央层面问题整改,特别是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对标对表完善整改举措,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后半篇文章”。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工作,持续开展已完成问题“回头看”核查,跟踪督查,确保整改成效,严防问题反弹。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开展多层次、全方面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旧媒体不断拓宽宣传途径,丰富宣传手段。利用日常环境监管等,向企业负责人、企业员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引导企业负责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守法经营;利用“六五环境日”、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进学校、社区、重点企业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引导公众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形成以宣传、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