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华、陆险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小初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相山区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开齐开好科学课程、培养创新精神举措、推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引领中小学生在科学普及中实现创新梦想。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教育发展,加强队伍建设
1.开展相山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优秀教师成长步伐。2024年完成淮北市第六批“骨干教师”推荐工作,共推荐参评人员86人,经市局评审通过55人;开展相山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共上报区级“骨干教师”参评材料110卷,经过异地评审,初审合格78人,其中乡村教师14人;评选出区级“学科带头人”30人。
2.建立优秀青年教师人才信息库。为加强对教育领域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系统人才的总量、结构、专业、分布等方面的情况,初步制定《相山区教育局优秀青年教师人才库建立方案》,进行优秀青年教师的信息采集工作,已入库优秀青年教师197人。
3.完善“区管校聘”政策的保障制度和机制。加大对交流教师的评优、职称晋升进行倾斜;对“区管校聘”进行顶层设计,并且将监督责任落实到部门,避免出现督导不力情况;进一步细化“区管校聘”相关管理措施,要形成教师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持续加大教师交流力度。2024年交流61人,其中乡村教师交流29人;理顺学期间交流教师关系30人。
4.深化职称评聘改革。对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的中小学教师,长期在乡村学校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等,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上予以政策倾斜。我区32人通过高级教师职称评审、87人通过一级教师职称评审,全部为一线教师和乡村教师。
(二)营造留才环境,增强服务保障
1.开展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活动。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引导全区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第40个教师节,推荐评选省级优秀教师2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各1名。推荐评选淮北市优秀教师15名;市优秀班主任15名;市先进集体8个。评选区优秀教师100名;区优秀班主任35名。
2.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根据《中共淮北市委办公室关于加强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意见》(淮办发〔2018〕34号)规定,江苏师范大学附属相山实验学校的正高级教师程翔、淮北市翠峰小学特级教师章莉符合办理医疗保健待遇的条件,区教育局积极主动协调区卫健委、市保健委,做好相关人员的通知和材料审核报送工作。
3.开展优质课评选暨课例研究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汇聚优质课堂教学案例,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安徽省2024年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暨课例研究活动的通知》和淮北市教研室相关活动的通知精神,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开展了相山区2024年中小学(学前教育)优质课评选暨课例研究活动,参评学科为初中、小学、学前教育共14个,经专家认真评审,评选出一等奖94人、二等奖111人。
(三)强化教研帮扶,实施智育提质
1.强化教研帮扶。强化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头作用,深化调整、组建“名师工作室”11个,建立各学科中心教研组17个,调整、新建联片教研组7个,组织各学段各学科优质课、精品课、教师基本功评比,成立“五校发展共同体”,以联片教研为平台,采取以强带弱、同质结合和“片区”集体备课等形式,打磨精品课堂,打造教研团队,实现城乡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共同提升。
2.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创新精神。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办学展示,常态化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优化课后服务,开发“校本特色类+益智思维类+科技创客类+艺术素养类+非遗手工类”五大课程体系。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开启课后服务“官方带娃”。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构建科学教育课程体系,规范科技类培训机构,创新“科技探索+”中小学研学旅行,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机器人、航模等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积极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特别是今年淮北师范大学附属相山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并在该校成功举办了教育部白名单赛事:2023—2024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Al未来科学家”赛项全国选拔赛,此次赛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淮北市教育局、淮北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相山区教育局协办,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6支队伍692人参赛,引领中小学生在人工智能科学普及中实现创新梦想,切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四)科学赋能夯实学校主阵地
相山区聚焦学生科学素质提升,着力打造一批科学教育特色校。淮北师范大学附属相山学校被命名首批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太阳城学校被确定为“认定授牌”类“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一是健全科学课程体系。充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地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禀赋,高标准规划建设淮北市第五实验小学等科普教育示范点,推进科学教育阵地与课堂建设融合发展。构建“1+N”科学教育课程体系,“1”即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核心课程,同步构建红色科普教育、传统文化科普教育、安全法治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N”类特色、常规课程。推进中考内容改革,将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理化实验操作20分,生物实验操作10分)。二是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强化部门协作,统筹动员市文化馆、市城市展览馆、市气象局、淮北师范大学等单位,向学生开放所属场馆、基地、平台、载体和资源,为广泛实施科学实践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建立“科学教育社会课堂”专家团队,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光亮童心”“前沿科技进校园”等一系列科学教育活动。三是优化课后服务项目。全区中小学将科学教育作为学校课后服务必备项目,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设计、STEM科学实验等10余门科学特色课程纳入课后服务,激发中小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全区中小学校干培训。区教育局将充分发挥江苏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资源优势,组织全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校(园)长、副校(园)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进一步强化全区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建设一支精于育人、善于治校、长于影响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全力推动相山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骨干教师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骨干教师管理方法,依托骨干教师本身的优势,发挥他们对周围的辐射引领作用,以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推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区教育局将努力搭建多种形式的研修培训、学习交流平台,逐步建立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是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其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组织教师参加创新教育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让教师了解创新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方法。
四是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创新往往产生于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研究和实践,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教学团队,共同设计和实施跨学科课程。比如,让物理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开展“智能硬件设计与编程”课程的教学。
五是建立激励机制。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在创新教育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相山区教育局
联系电话:0561-2183662
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