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科创协同 带动“山海”协作

来源: 安徽日报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4-03 09:25

“沪淮科创协同中心运营不到半年,就已孵化项目28个,其中落地项目12个,实现研发办公在上海、产品生产在相山。”3月28日,淮北市相山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陆小洁对记者说。

去年10月,相山区抢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精准对接上海科创资源,选择将“科创飞地”试验田——沪淮科创协同中心设在上海G60松江·中安科创园。

“沪淮科创协同中心完成3800平方米创新空间搭建后,我们从众多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科创飞地’运营团队。”985科创投资赋能联盟秘书长任璐说,通过发挥联盟与产业链上相关高校密切合作优势,已陆续引入上海交大、复旦、浙大等多所高校创业团队项目,24名相关高层次人才正在沪淮科创协同中心带领团队开展在孵项目研发。

“这块‘飞地’能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对企业发展十分利好。”硅碳负极材料及负极材料项目研发团队负责人高文秀告诉记者。

高文秀是化学与半导体专业海归博士,去年11月入驻沪淮科创协同中心后,为专心研发项目,他索性在上海松江区申请了人才公寓。  目前,高文秀团队孵化的硅碳负极材料及负极材料项目,在985科创投资赋能联盟牵线下,已经拿到首轮投资,即将出孵。

“3月14日,项目团队已到淮北相山区实地考察,拟利用相山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新建硅碳负极材料及负极材料项目。”任璐介绍,项目一期预计今年底可实现投产,年产值可达1.5亿元。

截至目前,幕之时功能性油脂生产基地项目、潜龙雾用生物科技项目、盾芯科技项目等多个项目已经落地相山区完成公司注册,正在加快办理项目入驻手续,年内均可实现量产。  “沪淮科创协同中心是相山区在上海设立的首个‘科创飞地’,采用‘飞地孵化、本地转化、市场引导、政府扶持’的发展模式,由区里精选运营管理团队,实施契约化考核。”陆小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