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北市相山区司法局聚焦平台建设、法律援助、队伍提升三大关键维度,全面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将优质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绘就一幅温暖人心的法治惠民新图景。
筑牢“立体化”平台。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立体化服务平台,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在实体平台建设上,已全面建成以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9个镇(街)工作站为支点、88个村(居)工作室为基础的三级网络。平台统一标识、流程与服务标准,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指引等功能,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在线服务方面,同步优化“12348”法律服务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咨询;12348安徽法网、“皖事通”APP及微信公众号则实现在线预约、办理与查询,确保群众 “随时约、随手办、随时问”。
做优“精准化”援助。持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在区人社局、妇联、残联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站,确保援助资源互联互通。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等系列活动,精准聚焦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量身定制服务内容。创新推行“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模式,坚持“调解优先、援调结合”,从源头化解矛盾,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针对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群体,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切实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创新推行“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双向匹配机制,实现服务按需供给。构建“法治教育+心理疏导+司法保护”三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开展进校园普法活动150余场,覆盖师生8万余人次。大力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专项行动,通过“宣讲+答疑+入户”三维服务模式,推动优质法律服务直达群众身边。
锻造“专业化”队伍。全面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组织26名法律顾问覆盖全区88个村居,常态化开展“社区问诊”、法治讲座、矛盾调解。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群体,法律顾问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将法治温暖送到群众家中。截至目前,村(社区)法律顾问累计开展各类法律服务152场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聚焦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律企同行”专项行动,分行业组建“企业法律服务团”深入工业园区开展“法治体检”,围绕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提供精准咨询。通过建立“企业法律需求清单”与“法律服务资源清单”对接机制,实现服务的精准匹配。创新律师参与社会治理机制,选聘优秀律师担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推动律师深度参与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项目风险评估,以专业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