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一月正值严冬,天气寒冷,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加之元旦、春节假期,人员流动性加大,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增高。
相山疾控在此提醒广大居民,警惕冬季传染病潜在威胁,同时需注意低温烫伤和一氧化碳中毒等风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一、流行性感冒
根据传染病流行规律,冬春季是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近期,相山区疾控中心呼吸道传染病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本区流感病毒活动强度明显增强,已进入高发期。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在接种剂次方面,建议:对于流感病毒灭活疫苗,6月龄-8岁儿童,如既往未接种过流感疫苗,首次接种时,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
3.定时开窗通风:托幼机构、学校、家庭、医院、养老院等单位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应加强这些重点场所的日常通风。
二、心脑血管疾病
天气寒冷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及突发事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老年人等高危人群要做好防护。
预防措施:
1.避免着凉,防止感冒。寒冷季节最好不要过早出门晨练。
2.早上起床慢慢来,参考三个“3分钟”。先平躺养神3分钟,缓缓起身在床头靠3分钟,穿好衣服坐在床沿3分钟,然后再站起来下床活动。
3.合理饮食,按时排便。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瘦肉等营养食物以及粗粮等粗纤维食物,宜热饮热食。
4.睡前热水泡泡脚,洗澡不宜高水温。水温40℃左右为宜,时间10~20分钟。
5.用药按时遵医嘱。加强血压、血脂与血糖的监测。一旦出现胸前憋闷疼痛、头晕、气喘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6.心态平和很重要。遇上烦心事,可以先做个深呼吸哦!
三、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寒潮来袭,谨防炭火取暖、炭火饮食、煤气天然气泄漏以及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预防措施:
1.避免在狭小密闭空间内使用炭火烹饪食物(火锅、烧烤等)或取暖,使用炭火时切记开窗通风。
2.超过使用年限的热水器应及时更换并安装于通风良好处,使用时适当通风。
3.定期检查热水器、燃气灶具软管是否有松脱、老化现象,热水器使用中突然熄火或灶具使用中有异常气味应及时关闭,待专业人员检修后再使用。
元旦春节将至,全国范围内人员活动和聚集性将明显增强,同时恰逢学校考试季,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
学生和老年人应该注意什么?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推荐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
2.学生和老年人如果出现发烧伴随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后,应该及时就医,根据医嘱服药并居家休息。学生病愈前切勿返校,以免传染他人造成传播扩散。
3.家里有人罹患呼吸道传染病时,负责照顾的家人也要注意进行个人防护和科学消毒,避免引起家庭内继发传播。
市民朋友出行和居家应该注意什么?
科学佩戴口罩:元旦和春节假期正好处于冬春季呼吸道高发季节,市民朋友前往车站、医院、商场、影院等人口密集且密闭的场所时,建议要科学佩戴好口罩。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外出回家,接触完宠物,备菜前后等要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避免接触过公共物品的手直接接触手、鼻、眼等部位。
居家通风: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每天都应适当开窗通风,每次通风半小时,加强空气流通。
温馨提示:
春节假日大家难免要进行家庭聚餐,烹饪时要将食物“煮熟、煮透”。厨房的切菜板和菜刀要生熟分开用,定期消毒。处理完生鲜食品后,要及时进行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