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区人社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相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时间:2025-01-13 17:59

近年来,相山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社局的精心指导下,牢牢抓住“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统筹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撑。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围绕就业优先,着力提升就业创业质量。一是全力促进城镇新增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以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856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42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46人。二是全力打造充分就业社区。全区36个社区获评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其中安康社区被评为“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示范社区。52个社区被评为市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3个街道被评为“充分就业街道、4个村被评为三公里”充分就业示范村。三是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扎实实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千万”“招才引智高校行”等专项招聘行动。今年以来,累计组织线下招聘会109场,累计对接服务用人企业2311家(次),提供就业岗位数63131个,进场求职12735人,达成意向数3114人。累计收集385家“四上企业”用工需求712人,解决用工516人。四是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帮扶。今年以来,募集企业见习基地66家、岗位1069个,机关事业单位见习基地25家岗位66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4%,截至11月底,累计上岗19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00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2024年累计安置公益性326人。面向255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合计60.87万元。五是全力推进乡村稳岗就业。组织防返贫监测对象务工69人,安排39名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安排从事辅助性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6000元。对跨省务工的8名监测对象按照人均500元标准兑现了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车间建设,充分利用辖区内乡村现有资源,新建3个乡村振兴工厂,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13人。六是全力实施创业安徽行动。加快推进落实《创业淮北行动方案》各项举措,持续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着力提升创业质量。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9431个。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创业者1294人。开展“源来好创业”等各类创业活动38期,参加人数达2371人。积极参与评选市级“创业之星”评选,淮北市敬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杨府锦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获评市级“创业安徽之星”。举办“周六创业课”9期,引导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1笔7809.2万元。

(二)围绕扩面提质,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扎实开展参保扩面。广泛宣传社保政策,发放张贴宣传品20000余份。2024年,新注册企业参保85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6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1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8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321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6.46万人,缴费1.9万人。根据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企业注册信息进行数据比对,精准识别未参保企业数据信息,有的放矢开展参保扩面工作。2024年,全区新增511家参保单位214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3.8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9%。特殊人群分类资助共计参保6933人,分类资助对象参保率为100%。二是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截至11月底,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累计发放养老金9806万元,2024年度调待1624人,补发120万,2023年度退休人员待遇重核91人,补发190万;城乡居民待遇领取人员累计发放养老金4239万元,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和支付率均达到100%。三是助力医保衔接乡村振兴。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核心任务,高效推进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稳步落实应保尽保、应资尽资、应享尽享、应救尽救。截至目前,医疗救助28233人次,救助金额1012.15万元。四是坚决维持监管高压态势。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全覆盖,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通过日常监管、专项整治联动,双线发力的模式,进一步增强监管力度。截至目前,已对全区456家定点医药机构完成现场检查,检查覆盖率100%,约谈、限期整改80家,暂停医保协议/结算8家,解除医保协议10家,追回医保资金并扣除违约金80家,行政处罚1家,累计追缴违规使用的基金共计255.64万元。大力推进定点医疗机构“云监管”,构建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的全流程监督管理安全防线,全面提升医保监管智能化水平。相山区446家定点医药机构均配备医保在线视频监控,18家一级医院均配备医保智能场景设备,1家一级医院试点远程查房系统。

(三)围绕人才强区,着力深化人才支撑体系。一是推深做实人才培育。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导向,持续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技能人才储备。2024年以来,累计培训448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731人。大力推进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2024年以来依托全区现有的6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和3家市级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引进博士8名。二是推深做实人才补贴。贯彻落实省市区各项人才政策,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人才服务窗口,专人受理人才政策补贴申报业务,实行随时申报、随时受理、季度兑现办理机制。截至11月底,共受理各项人才补贴1646人次470.28万元。三是推深做实人才招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4名,招聘教师10名,安置乡村定向培养教师3名。统筹推进事业单位人员晋升管理,晋升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九级职员5人。

(四)围绕安全稳定,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守牢工资保障底线。始终保持“根治欠薪”的高压态势,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安薪行动”,对辖区在建工程项目制度落实及运营情况进行常态化检查。今年以来,累计受理各类投诉举报案件2374件,涉及人数5403人、涉及金额约8396万元。12345市长热线投诉案件1203件,涉及人数1620人,涉及金额999.9389万元;受理国务院欠薪小程序859件,帮助2401人取回劳动报酬5518.55万元。检查在建工程项目65次,发现未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项目14个,督促项目整改14个,补发人工工资395.8715万元,督促项目存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4个,督促项目落实农民工工资专户制度3个。二是妥善处理劳动争议,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实现劳动争议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为目标,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以来,累计受理劳动仲裁案件190起,调解132起,裁决55起,撤回仲裁申请3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472.21万元。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力争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在萌芽状态。相山区共有规上企业384家,已建立调解组织287家,调解员人数618人,规模企业调解组织组建率达78.2%。

二、工作亮点

(一)公益招聘“服务网”,织到社区居民“家门口”。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人力流量密集场所,举办社区小型招聘会,消除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满足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其他社区居民的求职需求。2024年以来,开展小型专场招聘会108场,为216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0338个,达成就业意向2618人。

(二)乡村振兴“小车间”,建成村民就业“大舞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探索“‘现有+新建’两结合、‘加工+种植’两手抓、‘顾家+务工’两不误、‘用工+补贴’两得利”“四两”模式,积极引导企业把工厂搬到村头、产业立在田间,选择在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村两委等人员活动密集场所周边建设厂房式、种植式、养殖式生产车间20余家,将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直接带动2600多名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近4万元,让乡村振兴的“小车间”变成了强村富民的“大舞台”。

(三)打出服务“组合拳”,全力破解企业“招工难”。改变以往被动式招工服务模式,制定《常态化服务企业招工引才方案》主动出击,全力服务全区重点企业招工。在全市率先常态化举办人力资源服务对接会,听取企业用工服务等方面的诉求和建议。建立全区企业“招工引才群”,实现用工企业和招工服务机构“零距离”沟通对接。组建人社服务专员队伍,建立分片包干机制,与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对口联系制度,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用工指导、需求发布、岗位推介等针对性跟踪服务。

(四)人社服务“微改革”,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持续深化人社事业改革,聚焦关乎群众基本利益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高频业务,创新实施“121工作法”(打造“一刻钟”服务圈、编制“两清单”服务册、建设“一站式”服务窗)和“四统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理念、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质效)服务模式,着力打造步行15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人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基本建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社基层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实现了10项社保高频事项在所有村、社区服务平台办理。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 “招工难” 与劳动者 “就业难” 问题并存。一方面,部分企业由于行业特点、技术要求等原因,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部分劳动者由于技能水平、地域限制等原因,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是人才补贴政策政策知晓率和落实率有待提升。市区两级出台了多项人才补贴政策,但仍有部分群体对政策不了解,未能享受到政策的优惠。同时,政策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三是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仍需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问题。随着新兴业态的发展,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但参保意识相对薄弱,参保率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重要使命,千方百计促进充分高质量就业。持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办好“促进就业”民生实事,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确保6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加快推进公益性零工市场建设,2025年建成1个零工市场,为各类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搭建对接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2+N”招聘活动,畅通用工企业、求职人员双向选择渠道,推进全区规模性缺工企业实现动态清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

(二)坚持把“社保改革”作为核心任务,千方百计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持续推进社保攻坚年行动,持续推动社保参保扩面,促进应参尽参、应保尽保。扎实开展数据核查、待遇资格审核管理、资格认证等各项工作,助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压实各级责任、形成联动机制,积极拓宽宣传渠道,重点关注学生、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人员等特殊群体,提升群众知晓率。持续深化社保基金专项整治。稳步开展全覆盖日常监督检查、交叉互查、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多部门综合检查监管等,持续纠正各类违法违规使用社保基金问题,进一步规范定点医药机构医疗服务行为。

(三)坚持把“创新引育”作为主攻方向,千方百计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完善相山人才政策,开展“人才相山行”系列活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着力提升人才工作的精度、广度和深度,促进更多人才回相、来相、留相、兴相。

(四)坚持把“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千方百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严格落实“一金六制” ,加大执法力度,督促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源头减少和遏制欠薪问题发生。发挥相山区根治欠薪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依法打击恶意欠薪行业,积极创建和谐人社标杆。